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考制度的改革余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01:09 东方早报

  高考是大学选拔人才的必要手段。高考的好处,在于为竞争提供了一种近似体育比赛的形式公平。这种形式公平,是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依赖的。比如美国的大学录取,也有一种类似高考的SAT的考试,对维持美国大学教育的水平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但是,除了形式公平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公平,比如社会公平。富家子弟从小上好学校,有钱上各种补习班,在这样的竞争中当然压了穷孩子一头,造成大学里的中高产阶级子弟越来越多。所以,美国的大学除了这种形式公平以外,还依赖许多其他的指标,如学生的种族、阶级背景等等。另外,形式公平的考试由于过于形式化,不一定能够检验出考生复杂的智能、训练和综合素质。所以,美国大学的录取,不仅看考生的成绩,而且还要看其申请材料,包括作文、简历、推荐信等等,甚至还要面试。

  但是这一套做法,在中国恐怕是行不通的。为什么?美国的高等教育是市场打造出来的。一个大学要成功,首先要招到最好的人才,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这些人才日后越是成功,给学校捐款就越多。所谓“世界一流大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其“捐赠基金”的多少。因此,各大学思贤若渴,互相之间为了抢考生而竞争激烈。如果开后门招不到合格的考生,学校就会被市场淘汰。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则还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中运行。大学的生存之道,是如何获得国家的拨款、成为“重点”,而非彼此竞争、招募最优秀的学生,开后门并不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地位。所以,一旦高考这种形式公平也出现偏差,各种腐败就都会滋生出来。在整个制度没有改造之前,依赖形式公平、单纯以高考成绩录取学生,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过,即使如此,高考还是有很大的改革余地。其主要的改革方向,可以借鉴美国目前实行的SAT等标准化考试的制度。

  首先,如笔者不久前曾经提出的,高考制度的整体设计要把考生之间的竞争变成大学之间的竞争。高考和录取要分开。高考可以统一,但录取不应该统一。具体的办法是,考生提前进行高考,成绩下来后,可以同时报考任何学校。大学招生则在大致相同的时间由各校独立操办。这样,一个成绩优异的考生,可以被北大、清华、复旦等几个学校同时录取。这就创造了一个考生选择学校的过程。一个学校最后录取的学生的高考平均成绩,以及录取后的学生前来就读比例,都将被用来考察这个学校的排名和竞争力。这样,学校为了吸引优异学生,就必须改进教学服务,加大奖学金的投入,而不是挖空心思“寻租”,搞出各种名目向上面要钱。这样,大学即使全是官办,也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而竞争最终会刺激大学提高水平。

  对学生而言,这样的制度多少减轻了高考的压力。同时报几个大学,有一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可能。特别是那些站在某个档次的分数线上的学生,不用过于担心自己第一志愿报了北大,一旦失败,第二志愿的复旦也错过了。更大的可能是,两个大学都录取(因为大学知道录取的学生最后不一定来,录取面就会大些,给自己留有余地),然后考生比较哪一家提供的条件更好。除了增大被录取的可能性外,考生可以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参加考试。比如提前一年或半年考,然后用下面的时间为大学的学业作一些有针对性的准备,而不必一直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

  第二,高考的基础科目要缩小,但选择性科目应该增多。所谓基础科目,就是数学、语文、和外语这三项。其他考试都不是必考科目。但是,选择性科目应该增多。美国的SAT考试,科目上很单纯,基本就是语文、数学。但是,除了SAT外,还有各种各样的AP考试。所谓AP,是Advancedplace-ment(高等测验)的缩写,科目五花八门。通过了某门AP考试,上大学后,就获得了免修这门科目的入门课程的资格。目前美国学生的SAT分数越来越高,大家为了获得额外优势、证明自己在几个科目上已经有了大学低年级的程度,纷纷参加AP考试。2000年参加AP考试的仅占考生的16%,2004年则增长到20%。而AP的科目,多达34个,都是以大学的基础课程为基础。

  AP的好处,是鼓励学生发展自己有兴趣的专长,不必为了高考什么都背。比如,一个学生想学中国史,就参加中国史的AP考试。考试的内容可以比现在高考的历史考试难得多、深得多。一个希望学世界史的学生,可以参加世界史的AP考试,同时参加相关外语的AP考试。过了这一关,进历史系就容易些。这样不仅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而且对大学录取人才提供了更详细的参照。

  当然,上述两点,还是改革的第一步。真正的改革,是用市场机制管理大学。如今说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各校本能的反应就是向国家要钱。国家的钱,不应该直接给高校,而是可以通过“教育券”的形式,发到达到一定分数线的考生手里,让他们决定到哪个大学花这笔教育经费。招不到好学生的大学,就会在市场上自生自灭。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也不会仅靠自己的牌子向国家要钱。他们主要应该通过考生的选择获得经费。其财政收入,必须和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和数量挂钩。这样才能减少大学教育的浪费,抑制教育费用的上涨。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