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合理利用多媒体,优化职校美术教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03:50 人民网-江南时报

  图案是产品艺术设计的图样与装饰纹样,能对器物的造型与装饰起美化作用,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美术形式。因而在各行业应用前景开阔,成为各职业学校美术装潢等专业的热门课程。但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和参与的积极性。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能让学生犹如走进了动画世界,其乐融融。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以往的教学大都直入课题,常常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课件能以活泼的音乐、炫丽的色彩、丰富的图案和富有动感的感知情境,开拓学生的视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一个学习的乐园。例如在讲图案设计的组织形式时,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案设计一般采用的两种方式———单独纹样设计和连续纹样设计及设计图案在人们生活、工作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观感受中边欣赏、边体验,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曾接触过的图案运用实例,来感受图案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比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效果来得更明显、更直接、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可化有限为无限,拓展学生想像空间,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形成

  想像力是艺术创作的关键。多媒体技术则为人们放飞想像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在教花卉图案纹样变形设计时,用传统的讲授练习方法,学生感觉枯燥,也不容易理解。而通过播放一组有关花卉的录像以及一些花卉为主题的图案作品,然后再向学生展示一些实景花卉,就可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真实和吸收别人成功之处的基础上,再进行想像、夸张、变形,这样,思路会开阔得多。同时,学生的观察力也伴随着思维的过程得到培养。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常留于表面形式。而图案的绘制创作却需要细致的观察力。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把描述的事物全方位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并促进他们想像的发挥。上例中所进行的花卉图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分别展示不同花卉的枝、叶、花、果、实等特征,能很清楚地使学生明确不同花卉的异同所在。然后再让学生抓住特征,展开联想,进行创作就会容易便捷得多。这样不仅充实了教材的内容,拓展了教学空间,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视听结合,诱发情感,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由于学生自身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有限的生活阅历,他们对身边的事物中美的形式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在图案作业中也常常模仿他人,不求深入,所画内容平淡无味,形式单一。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既能克服学生观察事物的局限性,又能挖掘他们平时视而不见的生活中美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有序化后再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创作信息,扩大其艺术视野、积累创作素材、打开创作思路。例如,在图案的装饰变形设计教学中,笔者对学生提出“一看、二想、三动手”的要求:一看,就是用多媒体让学生先欣赏一组中外优秀图案作品,让学生接受艺术作品美的熏陶,体悟中外名家的绘画技法、技巧。二想,要求学生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大胆设计。三动手,就是要求学生努力摆脱模仿,在“看”、“想”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练习,自主表现与创新,注重艺术个性的培养。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创作能力明显有了提高。

  四、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但对美的辨别能力、鉴赏能力的提高却是不懈学习和长期积累的结果。美的教育是在更深层次上和更广的范围里对人性的完善发生持久的牢固的作用。它不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容易营造美的气氛:如展示对比和谐的色彩,富有生命力与节奏感的线条,具有代表性的中外艺术作品,可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提高。当然多媒体只是美术课的一种教学手段,不能滥用而导致审美疲劳,更不能代替严格的手工训练。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职教中心

  《江南时报》 (2005年06月08日 第二十四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