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邵静如:“抠门”老太的慷慨之举(人生境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05:18 人民网-人民日报
邵静如:“抠门”老太的慷慨之举(人生境界)(图)
罗雪村绘

  本报记者 何勇

  “邵静如老人节衣缩食,寄来5万元助学款,资助苏北丰县16名贫困学生,从小学一直读完高中……”;“邵老捐款3.5万元,为乡亲修了一条便民小路……”

  最近,两封来自江苏丰县的感谢信,让邵静如跳进了济南市民的视线:对于一个富翁、一个高薪者,这些钱实在不值一提,但对于一对靠退休金生活的老夫妇,这几乎是大半辈子的积蓄。85岁的邵静如老人向记者唠叨着:这是我们老两口从几十元、几百元工资时开始,一分一分地从嘴里抠出来的;钱用完后,当地负责人给我寄了单子,每一笔花销都清清楚楚,省吃俭用的钱用在了刀刃上,我就欣慰了……

  邵静如是济南市教育局的离休干部。熟识的人都知道,邵静如和老伴生活,俭朴得有点“抠”:习惯了现代装饰的记者乍一进邵老家,甚至觉得有些扎眼:灰白色、有些许裂缝的墙体围着的是暗灰色的水泥地板,上面整齐地蹲着老式冰箱、电视;坐在20年前的沙发上,沙发背甚至有些刺手;生活在号称全国“四大火炉”之一的济南,家里居然连一台空调都没有。而老人却说:“物质生活,达到温饱就足够了。我1939年参加革命,1944年入党,一生历经挫折与磨难。我平生有两大心愿:一是穷人家的孩子都能上学,用知识改变命运;二是家乡的乡亲们能富起来。”

  2004年春天,邵静如在和亲戚通信时听说家乡丰县有许多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她便和老伴商议,拿出5万元,救助16名失学儿童,完成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2004年秋,堂弟来信谈到,村里通往外界的唯一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沼难行,家长要背孩子上下学。村里因为没钱,村民只能望着400米外的柏油路兴叹。邵静如当即决定拿出3万元作筑路资金。

  在修路过程中,钱不够用,村里负责人感觉不好再向邵老张口,便向村民们每人摊派10元。邵老听到这个消息后,坚决阻止了,她说:“我修路就是方便乡亲的,不能再加重群众负担。”为又拿出5000元钱,让村干部把收起来的钱退了回去。一条长400米、宽3米的便民路修通了,村民提议叫“静如路”,并坚持让邵静如回乡出席典礼,邵老坚决拒绝:“我一辈子平静惯了,不想图虚名。”路最终改名“便民路”……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08日 第五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