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买家何日掌握定价“话语权”(观察·焦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05:46 人民网-华南新闻

  主持人语

  经常有些外贸企业抱怨,国内同行恶性竞争,结果把大宗商品定价的主动权交给了外方。情况到底怎样呢?今天的“焦点”详细地分析了这一问题。如果说国际经济和贸易的交往也是一种外交,我们确实得好好“补课”。

  中国是世界铁矿石第一大进口国、石油第二大进口国,但中国这个大买家却对这些大宗原材料的定价基本没有发言权。

  有报道说,中国企业在国际大宗原材料采购中没有从大市场、大购买中获益的现象,近几年来日益严重。去年由于国际油价高涨,中国多支出了40亿至80亿美元,今年铁矿石价格狂涨71.5%,这将侵蚀中国钢铁行业三成左右利润。需求巨大却没有掌握大宗原材料市场竞争的定价权,这一现象已开始威胁到中国经济金融战略的安全。

  全球最大被动买单者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而经济的快速增长又使得国内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因为没掌握国际定价权而被迫“高买低卖”,不仅使中国无法分享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果实,同时还成了全球贸易中最大的被动买单者。

  2004年,中国部分大宗原材料采购占世界总进口量的20%至35%,其中铜进口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20.6%,大豆进口量占31.2%。而同期,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石油、铜价格波幅分别为73%和39%,大豆、玉米和棉花价格波幅分别为112%、76%和70%,主要品种价格均创出近10年甚至20年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买家的每一次购买,几乎都暴露在国际市场面前,成为国际大型基金的“逼仓”目标,被迫“追涨杀跌”甚至“高买低卖”,以承担巨额损失而告终。去年5月至6月,芝加哥原材料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下跌前,中国在高价区订购的南美大豆总量高达450多万吨,船未到岸,每吨损失已超千元以上,每船损失高达2000万至5000万元。根据统计,中国初级产品贸易逆差在2004年上半年便高达378.37亿美元。

  打好需求资料两张牌

  “需求牌”、“资料牌”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如美国CBOT的大豆价格、NYMEX(纽约商业交易所)的石油价格、LME(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价格,这些全球定价中心的每一种商品价格的未来走势,都将“中国需求”、“中国因素”列为首选因素之列。

  “可惜的是,这些本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体现中国影响力、实现中国参与国际定价权梦想的中国数字,大多不是来源于中国自己的正式发布渠道,而是由其它国家或机构统计发布的。结果,中国‘资料牌’成了其它国家和投机者打击中国的武器。”一位期货界人士说。

  据介绍,目前对于中国大豆需求量、进口量、库存、产量等基础资料,中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统计口径和发布渠道,更找不到权威的、全面的数字;而美国农业部和大豆协会每周、每月定期向全球公开发布行业报告,不仅公布美国本国数字,还有全球主要产区和需求地的数字。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中国作为多种大宗产品的进口大国,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需求方”影响力,左右市场价格。只要很好地利用自己的“需求牌”和“资料牌”,完全可以改变目前被动接受由美国单方面主导国际价格的局面。

  联合谈判增加定价筹码

  商务部研究院的梅新育博士表示,“虽然从整体上看中国在某些产品上是国际大买家、国际大卖家,但由于有太多的企业从事这方面的进出口贸易,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统一定价的联盟,而已形成的联盟也容易受到个别企业的背叛导致失效。”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成为全球的加工、生产中心,主导了生产,但主导不了贸易。中国企业处于产业低中端加工生产环节,成为境外企业、国际炒家两头夹击的“三文治”:一头是境外对中国外贸企业所需能源、资源、原材料的价格战,一头是境外对国际市场和营销渠道的掌控。境外企业正是借助这些优势,将中国出口原材料的价格压到最低,把持着作为产业高端的贸易金融环节牟利。而中国企业出口原材料,却很难绕开国际中间商直接进入国外最终端市场,只能被动地参与交易。

  据一些外贸企业人士介绍,以服装为例,一般外商在中国的采购价与国外连锁店的售价之比为18至110。即在中国的采购价如果是1美元,那么在美国或欧盟国家商店的售价为8美元至10美元。对此,有关专家指出,联合谈判是一个能够增加内地企业对某种大宗产品国际定价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中国应尽快成立大豆产业联盟性质的组织,通过类似美国大豆协会的联合组织,共同对抗国外企业的垄断行为,增加中国大豆国际采购谈判的砝码,抢夺国际定价权。

  “走出去”拓展上游产业

  一些专家指出,国家要大力扶持内地的大型石油和钢铁公司“走出去”,支持其向上游产业投资和拓展。从日本这次操纵铁矿石大幅度涨价可以看出,钢铁企业控股或参与上游产业即铁矿山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还可以对该种资源的价格确定发挥影响。

  有知情人士介绍说,早在两年前,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就曾经计划建立“中国定价中心”。而按照当时的分析,认为定价权的获得,取决于是否是生产大国(拥有资源权),或是消费大国(需求权),两者同时具备则最佳。

  “后来才发现,对于国际期货市场上的资源类商品,我们不仅不是生产大国,即使作为需求大国,也因为现货流通体制上的垄断,即非市场化,使我们掌握的需求主动权变成了有求于人的被动身份。”该人士说。

  不做市场成不了中心

  争取国际定价权的努力已然提上议事日程,而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则表示,“国际定价权不是争夺就能得到的,它是市场自然形成的。如果你的市场做得够规模,市场份额够大,那你自然就是国际市场,就是定价中心,市场参与者也会认可你。但是如果不做市场,永远也成不了中心。”

  要做市场就必须有平台。“已成为经济大国的中国,因对国际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使得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现货市场上凸显的‘中国因素’,日益成为国际期货市场上炒家们的炒作砝码。”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清表示,日益开放的中国经济,面临的是无形的“新的经济世界大战”,即高端金融资本统治中低端工业资本和贸易资本的国际定价权之争。

  “做期货交易风险大,不做期货交易风险更大。”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再也无法绕开国际期货市场这一全球化定价中心,如果依然人为将国内企业限制在国际期货市场之外,那么继大豆、石油、铜等商品之后,将会有更多商品、特别是能源等战略性商品,成为国际投机资本的狩猎目标。

  政府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去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出能够为大宗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当年,棉花、燃料油、玉米、黄大豆4只期货品种重新上市,沉寂了10年的期货市场有了复苏的迹象。

  但有关人士指出,国内期货市场的封闭性,即不能走出去、请进来的现状,依然是争夺国际定价权道路上无法逾越的制度障碍。而中航油事件的发生,对期货市场的开放计划无疑是当头一棒。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中航油之错并不在期货市场本身,而是相关监管体制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失带来的必然结果。为此,加快起草制定一部国家层次的期货交易促进法,促进期货市场快速健康发展尤为必要。

  《华南新闻》 (2005年06月08日 第二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