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扶持弱势学校杜绝“择校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05:53 重庆时报

  前言: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基础教育的重点学校制度就被取消,但一直未得到改善。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和“望子成龙”的家庭教育观念,择校风越演越烈。助长了学生、家长盲目攀比的心里。学校的门槛也越垒越高,有些中小学生由于交不起“择校费”而被拦在义务教育的门外,成为学生及家庭的负担,社会要求教育公平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近日,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各地要制订出符合当地实际的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并采取措施,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保证辖区内薄弱学校逐年减少。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之风。

  针对《意见》颁布后,是否会对重点学校产生影响,是否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择校之风是否可以就此抑制等问题,记者昨日采访了重庆几所重点学校。有关人员表示,择校还会存在较长一段时期,即使到将来教育资源配置已相对均衡的情况下,择校之风难以完全避免,只有加大对弱势学校的扶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学校:

  择校很难绝对避免

  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表示,学校现在是以民办机制在运行,所以基本不会对重点学校产生影响。至于义务教育阶段固然是由政府投资,而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政府投入不够,而城乡、地区之间又存在着办学条件等差别,各方面严重不均衡。而且之所以择校很明显就是对教师队伍的选择,也就说明现在的教师队伍并不均衡。另外,教师收入问题,使得许多优秀的教师从普通学校跳槽到重点学校,农村优秀教师想方设法调进城里,使教师资源越来越不均衡,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因此要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必须要保证投入的公平。

  “学生就近入学,重庆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做到了,但择校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不可能马上解决,现在国外就鼓励学生择校入学。”一位从事教育多年的老师称,重点学校是学校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它的办学成绩已被众人认可,所以择校很难绝对避免。学校和学校的办学条件不等,学生的智力发展、兴趣爱好也不同,人们还是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重点学校。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宁可多掏钱,也要舍近求远,让孩子就读重点学校,就读好学校。

  而就近入学的原则让所有的学生都接受指定的教育,但学生有权利要求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接受教育。该老师表示,择校在当前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还会存在较长一段时期,即使到将来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已相对均衡的情况下,择校也不是可以完全避免的。

  家长:

  关于择校褒贬不一

  那就近入学到底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家长对此又是什么看法呢,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让他们谈谈对此的看法。

  窦女士的孩子现在在重点中学读书,谈到就近入学,窦女士告诉记者,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就希望孩子能上一所好中学,然后上一所好大学,有一个好的前途,所以他们情愿多花一些钱,也要把孩子送到好学校,但如果就近入学,学校好还可以,如果不好谁也不愿意。薛先生却对此有不同的见解,他表示,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学校,不应该盲目的追风,现在连幼儿园都开始选择学校,很容易让孩子从小就背负太大的压力,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叫停重点学校可以使学校缩小办学差距,使学生公平接受教育。

  专家:

  加大弱势学校扶持

  择校是否能在短时间内取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重庆市招办信息中心的关主任表示,择校问题在短时间内不可能避免,因为重点学校是历史形成的,它的学习条件、教学质量、师资力量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具备的,学校生源好了,资金来源就好,也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所以遏制择校在目前来说还处于理想状态。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均衡问题,必须加大对弱势学校的扶持。”关主任表示,一方面在选择学校校长时,一定要配备优秀的校长,因为校长对学校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政府具有宏观调控的责任,因此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对弱势学校资金及政策的扶持,让弱势学校逐步在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方面赶上重点学校,逐步平衡基础教育资源。本报记者 张娜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