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东北四城市市长峰会昨召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07:29 大连晚报
东北四城市市长峰会昨召开(图)
  共谋“携手领跑大振兴,共建东北大物流”的东北振兴大计,东北四城市合作取得实质性新进展东北四城市市长峰会昨召开 本报讯长春市市长祝业精,哈尔滨市市长石忠信,沈阳市市长陈政高,大连市市长夏德仁,东北4座最有影响城市的市长,昨天下午在大连棒棰岛宾馆聚首,共谋“携手领跑大振兴,共建东北大物流”的东北振兴大计。在第二届东北四市市长峰会上,四城市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书》,标志着四城市合作取得实质性新进展。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宋晓梧,辽宁省常务副省长许卫国,铁道部、交通部、海关总署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部门的领导,市领导怀忠民、王承敏、魏小鹏、何建中,市长助理姜周、曲晓飞出席会议。本次峰会采取“4+3模式”,鞍山市市长张杰辉、齐齐哈尔市市长林秀山和吉林市副市长李如生也应邀参加会议并发言。会议由副市长王承敏主持,许卫国、怀忠民分别致辞。四城市市长分别讲话。

  许卫国在致辞中说,参加此次峰会的七个城市是东北三省的重点城市,是带动东北经济发展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火车头,七个城市的市长聚首滨城,以更强大的合作阵容,更具体的奋斗目标,更紧密的联合方式,更深入的交流范围,研究探讨区域合作等重大问题,谋求实现新一轮更大的发展,希望城市间加强交流,密切合作,共同发展,在东北振兴的实践中发挥领跑和带动作用。他表示,辽宁作为我国的沿海开放省份,要在东北区域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加快推动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真正成为东北地区强大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平台。

  怀忠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出席峰会的国家各部门、各兄弟城市的领导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中央提出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服务东北振兴,支持腹地发展,是大连的责任。大连将充分发挥国际航运中心的牵头作用,加快建设东北物流,共同推进以大连为龙头,以其他六城市为腹地的东北快速大通道,加强东北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协作联盟,在技术转移、企业延伸等方面实现连通,加强政府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结成更加紧密的战略联盟共同体,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会议回顾了首届东北四城市市长峰会以来四城市开展交流合作的情况,深入交流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作经验和成果,并提出四城市下一步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建议。会议还向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和铁路、海关、检验检疫部门提出了给予政策支持的建议。会议充分肯定了“4+3模式”。

  四城市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书》,决定共同推动四城市的物流产业发展,建设保税物流通道和内陆港口,促进海铁联运和东北集装箱班列的发展,共同关注东北及内蒙古地区陆路口岸的建设等方面达成共识。

  宋晓梧在会上指出,东北的振兴离不开四个城市的振兴,而四个城市的振兴也必将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他希望东北地区四个中心城市要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的自身发展,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深入投资、财税、金融等领域的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制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推动现代流通方式,努力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工业,继续扩大改革开放,切实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力;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旅游中心、交通枢纽的作用,当前把沈阳、大连辽南经济群等经济构想在振兴规划中确定下来,发挥中心城市高校科研院所所集中的优势,鼓励与企业合作,采取新的机制和模式,整合优势资源,组建联合研发中心,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技术辐射,加强对东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带动整个区域的共同发展;要加强小城镇建设,统筹发展。卫星城要承接中心城的转移和辐射,大力发展为大型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要以市场运作,政府推动的方式加强四城市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会议还约定,第三届东北四城市市长峰会在哈尔滨市举行。图片说明:四城市市长石忠信、祝业精、陈政高、夏德仁(从右至左)“第二次握手”。本报记者王中鲜摄

  作者:本报讯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