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易跑题做人唯先 青岛二中特级教师杨青松谈高考作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08:49 水母网

  本报讯“形式上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且主题鲜明,不易跑题,作文题目引导学生做文先做人。”在高考语文考试结束的第一时间,记者采访了青岛2中语文特级教师杨青松。

  杨老师认为,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没有太大变化。作文形式延用话题作文,并且我市高三作文复习的主调一直以材料加作文,因此今年高考作文考生不会太意外。从审题上看,主题更明显,揭示语给考生明确的立意,“中国的处世哲学: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对大家都有利……”杨老师认为,这样的题目一般不会跑题,考生间的差距多半会体现在两点:一是谁运用的材料更鲜活、更有说服力,二是谁的语言表达更优美。另一方面,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从处世哲学的角度引导考生,紧密结合生活,做文先做人。这与去年高考作文题目“听取别人意见和相信自己”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细心揣摩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不难发现做人唯先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2001年的高考作文抛出了“诚信”话题,让学生来评说,2002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为“心灵的选择”,讲述了一位途遇暴风雪的登山者,在逃离险地和停下来挽救一个冻僵的人之间,毅然选择了给冻僵的人按摩,结果两人一起走出了雪地,要求学生根据这段故事自选立意、文体,自拟题目写出自己的选择;2003年高考作文依然是话题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些紧扣时代脉搏的题目折射出高考作文导向。一方面,作文淡化了对题目的理解,而是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写作水平的考查上,学生不必为题干的复杂所困扰,只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就能拿高分,这与近年来倡导的夯实语文教育的基础贴得更近。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学以致用”的引导,写作自然首当其冲。无论是从“诚信”、“生死抉择”、“感情亲疏”、“听取意见”到今年“双赢的智慧”,都是目前社会转型期必然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有句老话是“作文先做人”,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不仅仅是语文教育的主旨,应该包容整个教育,因为这是学生成长的“根”。(本报记者刘淼)

  附2005年高考作文题目(山东卷)

  皇帝造屋

  百工齐集,木匠和石匠之间暗暗竞争。一天,木匠求工心切,重责徒弟,徒弟泄愤,把师傅木尺锉短一截,师傅所作木柱皆短一块。木柱材料为远方进贡珍稀木材,无法补足,皇帝知道后肯定会震怒,木匠死路一条。石匠知道后,想了个办法:把承接木柱的石礅平面微微突起,补足了木头的短缺,木匠因此得救。房子造完,因为改动了设计,建筑更有味道,为中国建筑史又增添一分姿彩。

  这则故事说的是中国的处世哲学: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对大家都有利。推而广之,这就是竞争中的双赢智慧。这对现代社会很有意义。

  要求:以双赢的智慧为主题,自拟标题,写作文。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

  以《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北京卷

  以“说‘安’”为题材,“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自行选定角度写议论文。

  以《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上海卷阅读一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今年高考作文是话题作文,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广东卷以《纪念》为题写一篇作文。责任编辑:邱雁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