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09:13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红军不怕远征难(图)
  “V”字形的雕塑上面刻着熟悉的“毛体”《七·长征》。(记者丁安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首歌颂伟大长征的七律诗传遍祖国大地,但鲜为人知的是,毛泽东这首诗首次公诸于众是红军长征经过天水市通渭县的时候。昨天,接力长征采访团来到了这里采访。

  我们到了通渭县后,首先来到文庙小学采访。走进这所小学,一眼就能看到一尊“V”字形的雕塑,上面刻着熟悉的“毛体”《七律·长征》。陪同采访的通渭县党史办主任李佑林告诉记者,这首诗与这所小学有着非同寻常的渊源。他说,1935年9月29日下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来到通渭县城。当天晚上,毛泽东在文庙小学的操场接见了陕甘支队一纵队一大队先锋连全体指战员,并举行晚会。就在这次晚会上,毛泽东首次朗诵了他在甘肃写的《七律·长征》诗篇。李佑林告诉记者,他曾向多名当年先锋连的战士考证此事,其中一名叫王鑫的老红军1983年来到通渭县后,回忆当年的情况时无限感慨地说:“那真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啊!”时光如梭,一晃70年过去了,《七律·长征》早已传遍祖国大地,而文庙小学的校名始终没有改变。

  据了解,红军长征经过通渭县时,留下的远不止这首诗。1935年9月26日红军渡过渭河后,9月27日来到通渭县榜罗镇,在这里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正式决定把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的落脚点放在陕北。此外,还在通渭县城南的河滩上组织了全军文艺晚会,这是长征途中仅有的两次晚会(前一次是庆祝一、四方面军会师)。记者看到,现在城南的河滩已经是体育场,旁边有一块红军纪念碑,很多运动员正在烈日下紧张训练。李佑林说,红军坚忍不拔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这些运动员,从这个体育场走出了很多全国有名的体育健将,通渭县现在成了中国田径之乡。(本报记者崔小明6月7日发自天水市通渭县)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