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是“闲杂人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09:36 南方都市报

  只眼观天之邵建专栏

  近日去电视台朋友处取书,和往常不一样,在大门口被制服拦住要登记。窗口处,他高我低,我的动作都在他的俯视下,这让我感到不舒服。低头填单,一式两份,名目繁多。什么姓名、性别、人数、单位、事由、时间(到达的和离去的),巴掌大的纸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填得不耐烦,便说,不过找个人,怎么搞得这么烦琐,有必要吗?对方说:不能怕麻烦,这是制度,要是闲杂人员进来怎么办?我一听,便感到不对头:师傅,你怎么这么说话,什么叫“闲杂人员”,你不觉得这个词带有歧视意味……

  进去后,电梯上,还在想这个词,平时熟视无睹,这次怎么突然计较起来。原来是我也有了“闲杂人员”的嫌疑,至少我没登记前,别人几乎就是这么认为我的。由此便推想开去,想到这个城市这个词的使用率。应该说,这个城市有多少单位,就有多少门卫,而门卫的职责之一,就是防范闲杂人员。而且很多单位,包括机关,甚至是住宅小区,大门里都竖个牌子,上书“闲杂人员请勿入内”。

  什么是闲杂人员?这个社会上谁是闲杂人员?这样一个不尊重人的称谓,怎么会在这座号称“文明”的城市里长期驻扎?从社会角度来说,压根就没有什么闲杂人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职业或学业,何闲杂之有?尤其城市的下岗工人都不让叫下岗而叫待业,如此,还谈什么闲杂,大家都忙着呢。至于那些退休的老者,闲则闲矣,但他们是这个城市的居民,又岂可谓“杂”。

  但,如果以单位取舍,则人人都可能是闲杂的。即以这家电视台为例,只要不是它单位的,只要不是来它这里办事的,满街过往的人对它来说,都是闲杂。只是,当你把与你暂时不相干的人视为闲杂时,这个词最终也会报应到自己身上。比如那位制服先生哪天没事,来到别的单位门口,再如果要进去,就不免被人家当闲杂。可见,一个不尊重他人的词,其实也在不尊重自己。语言就是思维,词汇表示着意识。浮在水面上的这个词,在它看不见的后面,其实潜伏着一种没有说出来的权力和不平等。

  在中国,一个单位就是一个权力的集合,机关性质的更是如此。我那天幸好去的是电视台,如果去的是国家政府机构,就是登记也进不去呀,因为我没事。于是我便感到了不平等,权利在权力面前的不平等。那么,什么是平等,套用胡适先生的句式:平等是一种生活方式。前不久龙应台先生在《中国青年报》(5月25日)发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上的平等:

  “他的政府大楼,是开放的,门口没有卫兵检查他的证件。他进出政府大楼,犹如进出一个购物商场。他去办一个手续,申请一个文件,盖几个章,一路上通行无阻。拿了号码就等,不会有人插队。轮到他时,公务员不会给他脸色看或刁难他。办好了事情,他还可以在政府大楼里逛一下书店,喝一杯咖啡。咖啡和点心由智障的青年端来,政府规定每一个机关要聘足某一个比例的身心残障者。坐在中庭喝咖啡时,可能刚好看见市长走过,他可以奔过去,当场要一个签名。”

  你看这个“他”,办好了事还不走,居然在那里“逛”了起来,岂不是“闲杂”?然而,这却是他的权利,而权力是不能干涉他的这种权利的。

  以上的不同,实际上就是两种生活方式的不同。生活方式是可以逐步改变的。如果我们目下还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那么,我们至少可以改变某些用语。像“闲杂人员”这样充满不平等的称谓不仅不能留在门口的牌子上和我们的口头上,关键还要从我们的意识乃至潜意识里清除出去。

  (作者系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