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产电影亟待兴盛 媒体吁借鉴韩国成功经验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14:41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6月8日电今日出版的中国财经报刊载评论称,面对国外同行的竞争,国产电影的压力愈来愈大,若再裹足不前,中国电影文化产业这块阵地将遭到国际电影列强的围剿和蚕食。 文章称,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也偶有腾飞的迹象,尤其是以《十面埋伏》、《功夫》、《天下无贼》等电影为代表的国产电影新作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业绩,但总体营销形势,却始终不容乐观。 在国家财政包揽的投资体制下,许多电影作品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图解政策、命令文学的载体,这些电影留给编导人员进行艺术创作的空间异常狭小,也直接削减了国产电影的市场竞争力,更难以真正赢得观众的青睐。而票房业绩是吸引资本高手的“投资欲”并借以激活中国电影市场的“硬通货”,但随着中国电影投资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那种依靠国家财政支持的单一投资体制模式已变得不太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有无强劲的民间资本介入电影市场,给急于腾飞的中国电影事业以雄厚的资金支持成为国产电影兴衰成败的关键。 以韩国为例,近年来韩国电影业之所以取得长足进步,与亚洲金融风暴后强大的资本介入不无关系。因为金融风暴的影响,不景气的韩国传统工业和制造业,如大宇、三星这样的大财团为寻找新的投资空间,将大量资金注入到以电影业为载体的“眼球经济”。庞大资金的涌入,首先使拍摄条件、器材和胶片的改善成为现实,韩国本土的后期制作也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后期制作之一。随后韩国高质量的电影产品成为其文化成品输出的主打品牌,韩国电影等文化产业进入良性循环期,并奠定了韩国电影业的成功基础,积攒了充足的发展后劲。 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国产电影要有所作为,同样需要建立起多主体投资、多元化经营、多样化生产、多渠道发行、多层次开发的电影生产经营体系。 国产电影一旦走出以往由国家财政“统购统销”的投资体制模式,产生种种不适应的症状,都在所难免,但这确是国产电影谋求未来兴盛局面必须忍受的阵痛。(周士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