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产业集群规划,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17:33 人民网

  一、产业集群——中国经济第三次浪潮的发动机

  25年改革开放,中国迎来了三次经济浪潮。第一次经济浪潮是农村经济发展浪潮。第二次经济浪潮是城市经济发展浪潮。第三次经济浪潮就是区域经济发展浪潮。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打开了放活民营经济的阀门,私营中小企业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向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的龙型产业集群隆起带,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先进产业制造基地,支撑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业集群发展最好的深圳、东莞、珠海、温州、广州、中山、上海、佛山、台州、宁波、北京、绍兴、厦门、杭州、舟山、泉州、惠州、湖州、苏州、嘉兴等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全国前20位。其中的深圳、东莞、珠海、温州,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而且,这些产业集群发达的城市,一个地级城市如温州的财政收入高于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全省的财政收入,一个镇如东莞虎门镇的财政收入高于中西部一个地级市的财政收入。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催生了新一轮中国沿海的区域经济发展浪潮。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相关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的企业在同一地理区域大量集聚的现象。产业集群如同成千上万的蚂蚁在群类生活中采取的分工协作、紧密配套、共同完成的集群行为,因此,产业集群也被称为“蚁群经济”。如在诸暨大唐袜业集群中,在5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袜子生产企业2453家,年产50亿双袜子;同时还有550家原料生产企业、400余家原料经销商、312家缝头卷边厂、5家印染厂、112家定型厂、305家包装厂、208家机械配件供应商、635家袜子营销商和103家联托运服务企业,并且建有占地400亩、共有商铺1600多间的大唐轻纺袜业城。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蚂蚁雄兵”为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带来了空前的繁荣。

  二、中国产业集群面面观

  在国家发改委有关专家的指导下,2004年9月,由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沈青带队,会同新华社、《商界》记者一行十位专家学者进行的“产业集群万里行”考察活动,沿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这一龙型产业集群隆起带,历时两个月,走访了深圳、东莞、晋江、宁波、温州、无锡、苏州、南通、张家港、日照、青岛、文登等12个产业集群发达的城市和经济区域,行程超过万里,对中国沿海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中国产业集群拥有一些独有的特征:

  “小产品创造大市场”。如浙江温州市区的打火机占世界总产量的70%,嵊州的领带产量占国内市场的80%、占全球市场的30%,而苍南铝制徽章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45%,海宁的许村、许巷的装饰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5%以上,永康的衡器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二,诸暨山下湖镇的淡水珍珠占全国总产量近九成等等。

  “小概念产生大前景”。福建晋江大力发展休闲服装、休闲运动鞋、休闲食品、休闲太阳伞等特色产品,休闲概念小而专、有特色。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概念贴近消费心理,符合消费倾向,休闲特色产品前景广阔。

  “小企业引发大合作”。在调研中考察组发现,产业集群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成千上万的企业紧密合作,配套生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出现小企业,大合作的发展局面。如温州苍南县的金乡镇标牌产业集群中,小小徽章生产的设计、熔铝、写字、刻膜、晒版、打锤、钻孔、镀黄、点漆、制针、打号码、装配以及包装等十几道工序,全都有独立的企业(加工专业户)来完成,而且每道工序产生的半成品都通过市场来交易,在不足4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共有800多家企业参与各道工序,集合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

  “小集群造就大作为”。在“产业集群万里行”考察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沿海各省小集群,大作为现象十分普遍。如中山市古镇是“中国灯饰之都”,现有2000多家灯饰成品生产企业和将近2000家灯饰经营门市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灯饰生产、销售基地。在珠江三角洲,像古镇这样以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专业镇共有120多个,2002年每个镇的经济规模都在20亿元以上。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跨区域跨城市的产业集群,如从深圳到东莞、惠州一带形成的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走廊,2002年其经济规模达2500亿元,再如从顺德到中山、南海以及广州部分地区一带形成的电器机械设备制造业,2002年其经济规模1300亿元。

  三、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瓶颈

  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在调研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家办工厂、人人搞经营、个个做生意的繁荣景象的同时,也发现各地在发展产业集群时不得不面对以下瓶颈和问题。

  一是资源短缺,发展空间受限。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中经济发达城市的工业用地已近乎枯竭,土地价格暴涨;水、电、煤等基础生产资料供应紧张,无法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制约了现有传统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仅浙江一省,三年间因土地涨价、电力紧张、劳动力短缺等因素的影响,转移到外省、市投资的企业达500多家,转移资金达4000多亿元。

  二是创新能力弱,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差。国内产业集群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产业配套不完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大多产业集群还没有形成集群特有的创新功能,即使是产业发达的广东尚未能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仍然是大而不强。调研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比例还不到40%,多数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存在着“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同时,刚刚跨入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还没有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如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的“七匹狼”、“九牧王”、“柒牌”等11个知名品牌被境外抢注,为企业开发国际市场、创建国际品牌增加了障碍,提高了成本。

  三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企业普遍缺资金。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在农村与小城镇兴起的,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贷款需求急、金额小、需求频繁、不确定性高,在国营大型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可能性很低。而民营中小银行成长缓慢、民营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受到严重制约,更使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融资无门。金必德考察组在温州调研时,发现当地很多中小企业只能采取不规范、高风险的民间高利贷拆借方式获得发展资金,利息有的高达3-4分。温州一市每年用于民间拆借的游资就超过2000亿元。

  四是熟练技工少,产业集群急需的人力资源匮乏。中国的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多数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基础上。随着竞争日趋激烈,由于产业集群内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多数人只有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各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只能以成本竞争为主,集群内不可避免地持续“价格战”,使这些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人员工资维持较低的水平。这种现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很普遍,虽然当地经济发展持续走高,但好处并没有落到产业工人头上,打工人员的平均工资10年来只涨了65元。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从21世纪初开始出现了“民工荒”,近期的“技工荒”尤为明显,使当地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无法满足订单要求的工期。今年春节,深圳、东莞等地的许多企业和政府劳动部门纷纷把招工工作做到了火车站、汽车站,用人企业和单位在车站就展开了紧张激烈的“抢人战”。

  五是群山无峰,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我国的产业集群绝大多数是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发展起来的,主要集中在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有关的产业,对企业规模、技术、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门槛低,产品多数档次不高。所以产业集群中大多数企业起点低、规模偏小,并存在过度竞争的情况,使产业集群中难以产生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如山东文登享有“鲁绣之乡”的美誉,是全国唯一的“中国工艺家纺名城”,其工艺家纺产业集群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11亿元,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家纺制革企业49家,但年产值最大4家企业只有5亿元左右,仍然属于中小企业,群山无峰无法带动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等方面向更高层次提升。

  六是原材料涨价,低成本战略受到挑战。中国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基础上;产业集群中个体、家庭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较为落后,技术水平不高,产品“低质跑量”比重大。永康五金产业由于能源价格,尤其是近年来钢材价格的快速增长,产品综合成本上升了30%以上,但由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贴牌生产,价格无法相应提高,企业利润下降,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七是反倾销等贸易壁垒,影响外向型扩张。中国大多数产业集群属于劳动力低廉、生产成本低、出口价格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时时面临反倾销的压力,层出不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威胁我国许多集群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纺织服装业是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最成熟的行业之一,一直是以低价和数量在国际市场上取胜,最具出口竞争优势。但纺织服装行业面临反倾销指控的压力也最大,美国和欧洲违背自由贸易原则,开始了新一轮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进口限制浪潮。而且,中国大多数纺织服装集群的产品以中低档为主,尽管一些集群开始向高端发展,还没有出现像法国巴黎那样的高级时装集群或意大利那样的高级成衣集群,同样阻碍了中国纺织服装集群的国际性扩张。

  四、用科学发展观,做好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规划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系统的科学发展观,是北京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地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招商引资,规划放活民营经济,制定产业集群扶持政策的思想基础。

  规划产业集群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根据当地企业经营模式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金必德经济研究院在帮助福建省晋江市和山东省文登市进行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规划时,考察市场、调研企业、座谈政府官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市场规律、掌握企业需求,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力求制定的区域产业集群规划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同时,金必德在帮助深圳南山区政府、福建晋江市政府、山东文登市政府编制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规划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各级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时,都必须花大力气解决“无产业集群不富、无支柱企业不强、无名牌产品不响”的问题。

  例如,对于处于发育期的产业集群,要着重引导产业集群龙头大企业裂变和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聚集来加快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其一、大型企业一是要结合国有企业转制与改革的政策,利用精干主业与分离“企业办社会”的方式,将核心业务之外“大而全”的非核心业务剥离出来,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资产租赁等方式转制,就近形成一个外部市场配套群体,如一汽、上汽等大型汽车制造业集团,都是把汽车生产中的上千个配件转移到专业汽车配件企业进行生产,然后围绕汽车产业链进行配套生产和总装。二是对原有零配件供应商,通过扶持和奖励的政策与措施,将它们尽可能地吸引和迁移到配套协作园区。金必德在帮助山东威海的文登市做产业集群规划时,就提出以当地汽车龙头企业东安黑豹集团为产业龙头,吸引全国的汽车配件到文登落户生产,形成山东胶东半岛轻卡生产制造基地,壮大汽车产业集群。其二、中小企业要根据本地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经济特征,围绕所在产业链主动进行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配套。在社会化大分工、大联合的时代,一定要摒弃“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陈腐观念,积极实现产品生产的配套和协作,缩短营销半径,降低经营成本,甘做产业集群中的配角,为产业龙头企业配套,做专做强,形成“蚁群经济”。只有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分工协作,才能产生良好的群聚效应,从而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对于处于成熟期的产业集群,要着重引导集群内发展循环经济运营模式和共创知名地域品牌来提升产业集群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其一、集群内发展循环经济运营模式一是要扶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引导综合型龙头企业紧紧围绕“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物高效回收”的循环经济模式逐步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重点研究开发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产品;二是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将污染较重的加工企业和项目向指定园区聚集,集中进行污染物处理。奖励创建以龙头企业(项目)的废物、废料为生产原料的下游企业。使园区内的企业在达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的同时,降低经营成本。采用这种运用生态学规律,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将会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形式。其二、品牌代表着区域生产体系的竞争力,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共同构成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但是,只有区域品牌才能成为区域内所有企业发展的共同资源。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建设产业集群的品牌,一是政企合作,扩大龙头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产业集群品牌化;二是组织产业集群内众多的企业以产业优势为依托,以地方特色为旗帜,共同塑造区域品牌

  对于处于升级期的产业集群,要着重引导产业技术创新和融入国际产业链来开创产业集群新的市场空间和核心竞争力。其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完善科技发展体系。首先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技术中心建设,力争培植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集团。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一批名牌大学、科研院所到当地设立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服务中心,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福建晋江市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屋建瓴,花大力气引入清华大学著名教授在晋江进行新产品技术转让,与名牌大学共同成立科技产品孵化器,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同时,要坚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其二、产业集群的升级,要遵循“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跃升”的思路。形象地讲,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形成“根脉在当地、总部在当地、决策在当地;市场在全国、车间在全国、资源在全国;市场在全球、车间在全球、资源在全球”大经济、打市场的发展格局。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不断优化产业环境、引导生产要素集聚的同时,要通过政企互动,紧紧把握品牌经营、资本经营和文化经营这三个战略重点,引导企业在完善诚信系统的基础上对接国际标准、进入主流商圈,在理性创新制度的基础上参与合作竞争、实现结盟制胜,在锻造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形成核心价值、打造“百年老店”。

  北京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在帮助深圳、福建、山东等地方城市政府进行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过程中发现,当地政府在引导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工作中,仅有一份优秀的规划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需要观念上的大解放、思想上的大转变,从服务型的政府向服务引导型政府转变,实现政企互动。并科学的制定一整套鼓励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和引导措施,把区域内所有的资源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到发展产业集群的潮流之中。晋江市和文登市引入外脑,与专家合作在全国率先完成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同时,都出台了一整套极具震撼力的产业集群发展配套扶持政策,把土地、电力、资金等稀缺资源坚决地向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倾斜,对产业集群中为区域品牌塑造和技术创新做出重大贡献的骨干企业和个人进行重奖。同时,扶持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把人力资源作为产业集群发展中最重要的要素进行培育,为吸引和集聚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等优秀人才到产业集群中工作和创业制定了各项优惠措施。这些扶持政策的出台,为“工业立市”向“产业集群立市”转变产生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