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假作真时真亦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00:07 红网

  想当年,上海租界内的一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强烈地刺疼了国人的神经,而今在广西百色赫然出现了一块写有“假记者和狗不得入内”的蓝底白字的牌子,其给新闻从业人员造成的刺疼可想而知。事情缘起是这样的:5月31日上午,广西电视台焦点报道栏目组的3名记者采访了该市东旦富力房地产开发公司老总甘某,后者怀疑记者有假,遂引出一场不大不小的纠纷,后在百色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3人调解下,事情得已解决,但甘某想起以前遭记者敲诈的经历,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就在售楼部前立了这么一块牌子。(6月8日《南国早报》)

  甘某的灵感无疑来自上海租界那块臭名昭著的牌子,他自作聪明在“记者”前加一个“假”字,以为就能达到既泄了私愤又免遭群起而攻之的尴尬,殊不知,其西洋镜焉能瞒过明眼人的眼光。有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甘某恨的并非假记者,实是真记者,他是借侮辱“假记者”之名来达到讽刺挖苦真记者的目的。此话怎说?

  生活中,有多少人见过假冒记者去敲诈勒索过房地产商或者其他有钱老板吗?我们见得多的是真记者借采访报道之名索要好处费的事,也即有偿新闻罢。甘某的话不可不当真,他说,他于2002年从广州来到百色搞房地产开发,这几年,他经常接待一些来自各方面媒体的记者,很多记者都能本着客观、公正的立场如实报道,但也有的记者直接向他要钱,有的还向他敲诈勒索,“曾有人说要搞垮我!”所以“我实在是痛恨黑记者和假记者。”他不能指认哪些是假记者,其实痛恨的是那些“黑记者”。这里没有真假之辨,只有黑白之分。好的记者能秉持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如实地采访报道,坏的记者则利用手中掌握的话语权,向采访对象索要钱财,甚至以曝光相要挟。 我在去年11月间,看过央视播出的有关湖北《鄂东晚报》记者敲诈勒索案的新闻调查,对存在于当今新闻界的一些黑幕无比震惊。出于创收的冲动,自2003年以来,《鄂东晚报》报社内部达成以曝光当事方丑闻的方式强拉广告的默契。为此上下通力配合,形成了一条报社领导——记者——受要挟单位的“媒体腐败食物链”。听听该报记者陶志东(他良心发现已辞职)的叙说,他以最近的一笔生意为例,向《中国新闻周刊》展示了“生意”的威力:黄冈市团风县某中学发生球场斗殴事件,他采访完后回到报社不久,当事单位就带着几千块钱找过来,主动要求在晚报做形象宣传。“现在黄冈很多单位都知道晚报的做法,都用不着我们加以暗示乃至威胁”。单位只要出钱买通记者,批评稿就能成为表扬稿,登载在第二天的晚报上。一些学校校长因为涉嫌教育乱收费被记者抓住尾巴,不得不忍痛出钱摆平记者,他们内心则对记者恨得咬牙切齿! 我估计甘某的心情与黄冈市的一些校长相类似,恨在心里,但又不好捅出去,故只能在售房部前立块牌子,指桑骂槐地假托侮辱假记者来发泄对真的黑记者的愤恨。我们在谴责甘某此举有辱新闻人人格的同时,新闻人也该从此事中反省一下自己的职业道德,为什么甘某要把真记者当作假记者来侮辱?(稿源:红网)(作者:王学进)(编辑:潇湘行)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