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棚户区的变迁看基层政权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02:37 舜网-济南日报

  采写/本报记者 齐冬 摄影/吕廷川

  棚户区——一个坐落于繁华城市背后的特殊角落。我市80%的棚户区集中在槐荫区。由于历史原因,这里仍然保留着令许多现代人感到陌生的低矮破旧的平房和狭窄的街巷,聚集着城市中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和靠最低生活保障维持生计的弱势群体。两年多来,伴随着我市大规模“背街小巷”治理工作的展开,棚户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生活有了较大改善。虽然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棚户区现状,但这一过程却映射出我市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和居委会职能由“政府之腿”向“居民之手”的转变,这必将进一步推动全市基层政权建设和创建“和谐社区”的进程。

  “院落革命”推进街居职能转变

  1、“垃圾奶奶”的转变

  槐荫区振兴街道办事处所辖丁字山社区是我市有名的老棚户区。住在这里的74岁特困居民李元华老人仅靠每月打扫公厕的50元钱和低保金维持生活,可善良的老人仍然收养了两个残疾孩子。平日里,老人还四处捡垃圾、拾破烂,因无处存放,便都堆放在家门口,遇到特殊情况时就把破烂卖掉补贴家用。伴随着社区街巷整治的展开,老人堆放在门口的垃圾和破烂成为清理对象。尽管办事处人员多次做工作,但多次协调后老人多次堆放。考虑到老人生活现状,办事处人员一筹莫展。

  几天后,办事处组织人员再次清理棚户区垃圾。居委会的同志一大早来到李奶奶家门口,意外地看见她正在清理着门前的破烂。老人眼里含着泪说:“我也知道这些破烂影响了大家的居住环境,但是没有这些东西我的生活来源就会少很多。可一想起办事处的领导平日里对我的关心照顾,我就觉得愧疚。所以,再难也要把它们清理了。”

  “垃圾奶奶”的转变是“背街小巷”整治得到广大群众理解与拥护的缩影。这得益于社区由行政化机构向服务机构的转变。职能的转变促进了街道办事处作风的转变,居委会也由“吃皇粮”、“啥事不想管,也管不了”的形象变成群众心中的主心骨。

  2、是什么力量凝聚了人心

  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也是基层政权建设的领导核心。在“院落革命”中,振兴街办事处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途径,建立领导干部及科室包挂社区及联系群众的制度,规定每位办事处领导干部及每个科室每周至少一次深入社区居委会调研,为基层出谋划策。

  街居工作的标准就是让居民满意。街居干部研究讨论居民楼房院落难题、百姓就业生活难事渐成风气,为民办事已成为街居干部的责任和荣耀。中大槐树街道办事处开通的“阳光民生热线”,把社区14位离退休老党员聘为“民生使者”,担任热线主持人,建立起接听、办理、督查、反馈于一体的制度,并与办事处各科室实行“小联动”,与区环保局、民政局等实行“大联动”。如今,“民生热线为民解难”已成为中大地区居民的口头禅。

  今年4月4日,中大街道裕园社区“阳光温暖超市”启动。凭街道办事处发放的“爱心救助卡”,家住中大南街62号的王翠兰大娘从“超市”领取了200元现金、10公斤面粉和5公斤油。看着社区无偿援助的钱物,老人眼睛湿润了。办事处开办的阳光就业中心,以送岗位、送技能为手段,解决困难家庭的生活长期来源问题。截至目前,昆仑街阳光大姐家政服务社已经举办培训班多期,培训2000余人次,1300余人得到安置,近千个家庭脱困。昆仑街社区已于2003年成为全就业社区。

  在整治中大槐树街道办事处忠厚街社区街巷时,沿路两侧有100多个居民放置的集装箱铁皮物几乎占满了人行道。当居民听证会研究确定整治方案后,各住户纷纷主动租来汽车和吊车,仅两天时间就全部自行清理干净。

  是何种力量凝聚了人心?群众看在眼里的是街道干部整治街巷的实际行动,记在心里的是党员干部帮贫爱民的情景。居委会工作职能的转变使党群干群关系亲近了,群众也更加理解和支持街居的工作。

  居民参与强化社区自治功能

  1、社区听证会促街巷整治延伸

  “我们这个院子常年积水,铺路的时候,能不能给我们的院落整治一下?”这是纬九路社区居民在街巷整治听证会上提出的想法。

  在这个社区听证会上,居委会主任成了主持人,参加人员包括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单位代表和社区居民代表。听证会开始前,由社区城管负责人向代表们公布街巷整治实施方案,随后由代表们讨论施工队伍的选择、施工时间以及施工期间居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代表们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听证会的召开也不拘泥于形式,有时候在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室,有时则在居民的小院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振兴社区的48户居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共用一块水表。因为水表年久失修,跑冒滴漏造成水费过高。居委会得知情况后,连夜召开各用水户座谈会,全面了解情况并制定方案。第二天一大早,专业检漏人员便到居民院落进行检修,及时处理了漏点,本次施工的费用也全部由社区负责。

  坚持以社区自治为方向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途径。居民参与是巩固基层政权、创建和谐社区的生命线。在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工作中,听证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社区居民也把这一形式作为建设美好家园的一种途径,并积极参与进来。在“背街小巷”整治中,振兴街办事处共召开社区听证会9次,参加的人大代表7人,政协委员5人,居民代表18人,共征集意见21条。

  2、还职责于居民

  从2001年开始,中大槐树街道办事处建立了由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代表组成的社区成员大会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社区建设的重要事项;而居委会作为执行层,下设社区服务、社会治安调解、社区文教、社区卫生计生和社区环境等5个委员会;由辖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单位代表与组织组成的社区监督协商议事会,既要对居委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进行监督,又要为社区成员大会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反馈信息,从而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的“三元化”组织体制。这种“还职责于居民”的模式,将居民的民主参与热情激发出来,社区建设不再是居委会唱独角戏了。

  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和谐社区建设

  随着街巷整治工作的逐步完成,整治后街巷的管理成为搞好整治延伸的主要问题。只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实现街巷整治的一次投资、长期受益。

  1、“三马驾车”推动街巷整治延伸

  振兴街办事处探索建立的两个“三马驾车”管理机制值得一提。

  一是城市管理中的“三马驾车”。通过街道办事处统一协调,形成以城管科为主体,协同行政执法中队与环卫所三个部门联合执法、联合行动。这样大大增强了城市管理的力度,同时解决了政出多门、重复检查的弊端。

  二是背街小巷维护中的“三马驾车”。背街小巷的管理维护以城管科、执法中队、环卫所组成的专业队伍为主导,以公益性岗位人员组成的管理队伍为辅助和以少先队员、青年团员、社区党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补充,三支队伍协同作战,密切配合,共同维护小巷整治成果。

  与此同时,办事处还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意识,达到双管齐下的治理效果。设置在纬九路社区的“社区百姓园”是该社区百姓学习、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居民们也可以通过“社区百姓园”对社区建设、家庭生活和邻里关系等发表意见和见解。记者在这里看到了社区居民王立竹的留言:“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孩子们参观科技馆,办了一件好事,希望今后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居委会看到留言后,专门在市区聘请了两级文化馆的专业人员,在经六路粉刷一新的墙体上,用通俗形象的语言写满了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文字和图画。

  2、“三元化”管理体制的探索

  中大槐树街道办事处的“三元化”管理体制也颇具特色。

  记者了解到,社区成员大会是社区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社区换届选举和社区工作者的选聘、社区整体规划与建设管理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但在当今社区流动性大、工作节奏快的新形势下,经常聚拢全体居民开会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为此,社区探索实行了由社区党员金点子议事会和心连心理事会承担大量社区日常管理事务的论证决策。社区监督协商议事会和阳光民情议事会是社区的民主监督机构,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和社区单位代表组成,主要职责是对居委会的工作、尤其是对决策层的决议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督。

  社区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从制度根源增强了基层社会建设和管理合力。“和谐社区”创建包括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服务、社区稳定、社区文化和社区环境建设,这也正是建立社区长效管理机制的根本内容。

  编后语

  社区工作是城市工作永恒的主题,基层政权建设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命脉所系,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力量之源。

  棚户区变了。多少间近乎老化坍塌的平房被重新加固整修;几十户居民居住的棚户区终于建起了公共厕所;无数棚户区的居民出门时再也不用担心路不平、灯不亮。

  棚户区的居民沸腾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源于内心、溢于言表;他们对党和政府的理解与信任真诚而深厚。许多特困居民自编自唱的赞美身边党员干部的歌曲,令人感动,词曲编得如此感人美妙,使记者不曾想到他们大多只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社区的居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心社区的建设,他们要做社区大家庭的主人。

  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棚户区会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被四周充满鸟语花香、居民生活富裕安康的和谐社区所取代。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