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共政策应以问题解决优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04:53 中国青年报

  卫生部日前出台规定,要求各地在有关公共场所推广安全套,确定对暗娼等目标人群分类开展干预项目,最大限度地避免艾滋病传播。

  在特定场合、针对暗娼、吸毒者等目标人群推广安全套和开展性安全教育,无疑将对阻隔艾滋病及性病的传播渠道,控制其蔓延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另一种观点认为,此举是对暗娼、吸毒者等不正当行为的默许,甚至是对这种不正当行为的鼓励。不少从事艾滋病干预的志愿者,在这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道德困惑。

  其实,这个矛盾涉及公共政策领域的一个二律悖反:价值至上还是问题解决优先。卖淫、吸毒等行为助长恶习破坏社会道德,传播艾滋病和性病,带来社会的不稳定,是法律所不容许的不正当行为。假如我们选择价值至上的原则制定公共政策,无疑应出台措施对此严厉打击,彻底清除丑陋的社会现象。但带来的结果可能是,卖淫和吸毒行为转入地下,艾滋病的传播变得难以控制,危害更加严重。而当我们选择问题解决优先,实施推广安全套等行为干预,对控制艾滋病和性病的传播将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人们或许会认为,志愿者在行为干预时,明明知道目标人群的不正当行为,甚至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不予以打击反而提供帮助,有姑息纵容的嫌疑。同时,吸毒卖淫者也可能因为不正当行为受到帮助,从而愈加偏离社会正常价值观念的轨道。

  公共政策的悖论在于,选择价值至上,很可能导致问题难以解决,并且很可能造成更多的问题发生;选择解决问题优先,问题的发生率大大下降,后果可能得到适当的控制,但在价值观念上却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这种二律悖反在未成年人的性教育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如果我们教育孩子避孕常识、在学校推广安全套,可能会对他们造成这样的认识,只要保证不出意外(怀孕),他们的性行为是得到认可的,这当然与传统观念相背离。而不进行性教育,结果却可能是未婚妈妈大量出现,造成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两相权衡,选择教育要比选择不教育的社会效果更优。因此近年来,社会和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有蔚然成风之势。

  笔者认为,制定公共政策的立足点应是问题解决优先而不是价值至上。价值是公众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一种道德判断,道德评判固然能规范社会行为,但未必能解决社会问题。二律悖反的公共政策,其实不是非此既彼的选择,而是多层次博弈、多维选择的过程。尽管公共政策是以解决问题优先为基础制定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又不能放弃价值至上的原则,这样既有利于弘扬价值观念,同时又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

  毕竟,艾滋病带给社会的破坏,要比暗娼和吸毒严重得多。卫生部制定的公共政策开展干预项目不是纵容,也绝非纵容,而是立足现实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作者:王恒利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