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电压标准与降成本(车市周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05:04 人民网-人民日报

  王政

  “汽车厂国际通行的电压标准是380伏,只有日本企业用200伏,看看国内的中日合资汽车企业,有多少采用的是国际通行标准?”一位国内汽车企业老总日前向记者透露,整车厂采用日本电压标准,就意味着整个生产线的招标就只能从日系企业中选择。而排除了多数欧美企业,不但设备采购价格很难压下来,日后长期的维护、维修费用也要多花很多冤枉钱。“我们在中日合资工厂扩能改造中坚持采用380伏电压,并向全球企业招标,仅此一项就节约投资6000多万元。”

  伴随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平稳增长时代,成本控制能力已经成为汽车企业的重要竞争力。许多合资企业,包括外方母公司在内,都明确提出了诸如加大零部件本地化生产程度、改善生产过程控制、优化投资计划、压缩财务费用等降成本措施。但是,上面的例子却让笔者想到一个颇值深思的话题,那就是,中外双方在对待降低成本的态度上是否完全一致?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首先,中外合作伙伴获取利润的渠道不同。虽然目前汽车合资企业中外双方股比为50对50,按理说在赢利分红时双方谁也不会吃亏,但实际上,由于掌握车型、零部件、标准等控制权,外方获利的途径还有很多。比如,在技术领域,收取高额车型技术转让费,针对工艺方案、标准收取技术支持费,外协专家每天最高近千美元的咨询费等;在采购领域,抓住中方招标意识不强的漏洞,在设备采购上做手脚,在零部件采购上人为提升KD件价格等。因此,别看前两年行业利润率高,大多数企业合资协议中又规定将利润留在企业暂不分配,中方看似拿到了不少钱,可实际上,通过上述途径,外方还是拿走了利润的大头。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降低成本方面,合资双方的利益诉求点是不同的,紧迫感也有差别。

  其次,合资双方的战略利益也不尽相同。虽说中国已经成为一些跨国公司除本土外最重要的市场,但是,在考虑合资企业前途的时候,双方的落脚点还是有差异。举个简单的例子,去年中国市场增速放缓,个别合资企业出现了产能放空现象。从中方角度考虑,拓展海外市场,既能规避国内惨烈的价格竞争,也可以通过提升产量达到规模效益,从而有助于降低成本。但是,从外方全球战略考虑,这种看似合理的出口,有可能挤占了跨国公司其它海外工厂的传统市场,而这些工厂,大都是外方的独资企业。

  不过,在降低成本上中外双方貌合神离,毕竟不利于合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说得再透些,如果合资企业出现巨额亏损,中国市场由跨国公司的利润增长点变为全球业绩的拖累,也不符合外方的长远利益。究竟是看中短期利益竭泽而渔,还是着眼长远,少做些钻电压标准空子的事,让合资企业轻装上阵,已成为摆在跨国公司面前的现实选择。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09日 第十六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