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遇难中国工人持旅游签证在以色列打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07:45 新华网

  当地时间8日下午,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陈永龙在接见毕树德妻子陈素琴时说,毕树德的遗体目前已经运送至以色列特拉维夫尸检中心。目前使馆方面正在与以色列有关部门接洽,并已与以色列国民保险公司取得联系,争取以最快速度将遗体运送回国。

  遗体将空运回国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工作人员昨天告诉记者,毕树德的遗体将用飞机空运回北京,并告之毕家已领取一笔保险金1000美元。

  晚上7时30分(以色列时间下午2时许),记者联系到中国驻以色列使馆范建民参赞。他说,使馆工作人员已经陪同毕树德的妻子陈素琴一起去尸检中心进行遗体告别了。由于被炮弹袭击,又被炮弹击塌的建筑物碎片砸中,毕树德身体上有严重的砸伤痕迹,但头部没有受伤。送到尸检中心之前,医院的工作人员已经为毕树德准备了衣服,并穿戴整齐。

  据使馆官员透露,目前陈素琴的情绪十分低落。在与大使交谈的过程中,说到伤心处,她就忍不住痛哭。陈素琴向大使馆表达了自己想要回国的意愿。但由于还要办理一些善后事宜,她将会在毕树德遗体运回国内之后的晚些时候回国,但具体回国日期目前还没有确定。

  背负外债出国打工

  据吉林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遇难工人毕树德是该省通化市通化县江甸子乡西江村人,1960年9月12日出生,汉族,已婚。最后一次出境记录为2002年9月10日出境,但是去往哪个国家不详。

  毕家一位亲属告诉记者,毕树德今年45岁,妻子陈淑琴42岁,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毕海红今年23岁,已经结婚,儿子毕海洋21岁,在家务农。这位亲属说,毕家的家境比较贫困,2000年,毕树德买了一座房子,欠下外债3万多元,迫于生活的压力,毕树德和妻子于2001年出国打工。

  昨天,毕树德的小儿子毕海洋在家中对记者说:“我妈晚上9点多打的电话,问我该咋办?我们家里也不知道咋办,就等消息呢。”毕海洋先是沉默,接着他摇了一下头,很痛苦地说,“他们走了4年了,那时我只有16岁,我现在想不起模样了,只记得走时很高兴,让我们好好照顾家里。”

  据西江村党支部书记李军透露,“我们村就有10多人在以色列打工,别的村也有很多,太平村也有20来人。全乡有100多人在国外打工。他们有在乡里登记,通过县里的中介机构输出去的,但是毕树德没有通过县里。”

  与毕树德同去埃及的工友于永成说:“他很老实,当时我们一起通过中介机构办的到埃及的旅游签证,根本不是到以色列。”

  办旅游签证赴以

  于永成同时表示,毕树德和他都没有通过通化市的中介机构出国,而是辽宁省盘锦市的某外贸机构先组织他们一起到盘锦市然后绕道北京才登机出国。通化市外事办主任栾毅则表示,旅游签证的时效性很短。据此推测,在长达四年的务工过程中,毕树德又辗转至以色列,合法入境以色列的机会并不是很大。吉林省外办领事处处长苏津也告诉记者,从目前资料显示看,毕树德不属于外派人员,是通过中介公司出国参加劳务的。

  近万中国劳工在以色列工作

  根据2003年的统计,中国在以色列有28家常驻公司、300至400名留学生、他们的家属以及部分商人等。以色列到底有多少中国劳工?根据中方管理部门登记在案的数字,中国劳工大约有7000至8000人,但实际人数要远远超出这一数字。以色列方面曾公布过一个数字,认为中国在以劳工有2.3万至2.5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逾期滞留的非法劳工。

  在以色列的中国人,多数来自福建、江苏、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河北、天津等省市,其中以福建人最多。

  通过劳务公司签约出国的中国劳工,最低月工资是741美元(或每小时3美元)。他们在以色列的劳动合同一般是两年一签。

  中国劳工默默地为以色列的建设贡献力量,整天在爆炸和警笛声中工作和生活。在以色列的中国工人,主要以从事建筑业为主。

  中国工人的建筑技术给当地人的印象相当不错,尤其是瓷砖粘贴与墙壁装饰技术,令他们特别满意。建筑工人的月收入一般是800美元到1000美元。“勤劳的中国工人”成为当地老板们招揽生意的广告语。(来源:东方早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