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08:50 今晚报

  1956年,苏联举行全国运动会,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准备摄制一部大型文献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需要一些背景歌曲。制片厂找到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谢多伊是个老牌的作曲家,电影制片厂决定由他来作曲。但是,当他的这首歌拿去录音时,电影厂音乐部负责人审听之后却认为曲调太平淡了,不符合运动大会的风格。电影厂的人毫不客气地对谢多伊说:“您的这首新作平庸得很。真没想到您这样一位著名作曲家会写出这种东西来。”

  谢多伊十分丧气,但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歌曲复杂或是简单并不重要,终究不是因为这点才受人喜爱。只有当人们在歌曲里寻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旅伴、自己思想和情绪的旅伴的歌才会受欢迎。在无法重写的情况下,电影厂还是把这首歌曲配了进去。

  影片上映后,这首曲调简单的歌曲马上被年轻人记住了,他们开始像民谣一样吟唱,在很短的时间风行苏联。

  第二年,莫斯科举行世界青年联欢节,开幕前联欢节筹委会并不看好这首歌,直到最后才决定让这首歌去参加歌曲大赛。结果,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一听到这么优美的旋律,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也明白歌中所唱的意思,它一举拿下了金奖。从此后,这首歌走出苏联,成为世界各国广为传唱的歌曲。这首歌曲就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一首差点被扔进废纸篓的歌曲,最后成为世界名曲,让谢多伊感慨万千。他说,越有内涵,越有深度的作品,它的艺术魅力往往不是一下子被认识的。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