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代劳资科长谈“工资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10:15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记者陈燕飞【金陵晚报报道】当职工们再也无需数着年头、根据工龄估算着工资条上的数字增长时,工资也开始有了可供参考的“市价”。自本报老工资条征集活动开展以来,引起了众多劳资科长、人力资源部总监的关注。昨天,金陵晚报记者从中选取了70岁、55岁、42岁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劳资科负责人,他们对工资条背后蕴涵的文化,深有感触。

  老一代:涨工资要等计划

  邱荣松,工作时一大半时间是在银行的会计岗位上度过的,1958年-1962年期间分别在马鞍山交际处、马鞍山交通局担当财务科负责人,1987年从银行正式退休。今年已经70岁高龄的邱老告诉记者,1987年退休时才100元工资,现在每月大概能拿1600多元。“年年都在变呀!”邱老说,以前工资条捆绑着钞票发给职工,现在只要刷卡就能拿到钱了。邱老回忆道,当时每两三年才有一次涨工资的机会,而且每次最多只有30%的人可以涨一级工资。现在退休后不知道什么时候银行卡上月收入就多了钱。当时涨工资先是政府要下达计划,每个单位确定涨工资人数,然后再根据工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进行三四轮评比,这才能最终定下涨工资的名额,没轮上涨工资的只能再等下一次机会。

  中年一代:工资体现个人业绩

  “现在有多大本事就拿多少钱,”南京商茂百货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孙维华说,能力特强的人才都是和老板直接谈价格的。孙维华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做人事方面的工作,身为“老江湖”的她对变化感触颇深,现在的绩效工资很少有跟工龄、技能挂钩的,看的就是业绩,简单地说就是“底薪+提成”。孙维华说,1998-1999年月薪千元已经很好,现在大学生毕业1000元的工作都不做。那时部门经理年薪也就8万-10万,现在好一些的企业至少达到30万元,这还不包括奖金。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不仅会主动和人才谈工资、定水平,还要制定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金体系来吸引人才,这与上世纪强制性的计划体系完全不同。

  新一代:定工资看“市价”

  苏果总部人力资源部总监丁亚安接触人事工作有10年了,他最明显的感触是:“工资水平一切按市场办。”丁亚安说,劳动部门的工资指导价改变了工资的传统确定方法,这是机制上的大变化,也是观念上的大变化,预警线、基准线又对企业提高工资水平形成宏观约束。2000年时,理货员月薪才400元,现在大概800元左右。除劳动部门的指导价位外,企业在制定工资额度时多数时候还要参考市场行情。现在的薪金体系已经走上了一条市场决定劳动力价格的路线,最终还会形成相对平衡的工资制度。可以说,工资指导价让工资的“市场味儿”越来越浓了。(编辑 草非)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