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救救孩子:把叫停"奥数"进行到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11:38 东方网

  大学生忙着考各种各样的证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现在这股“考证风”竟也吹到了小学校园,许多小学生都忙着参加“奥数班”,为的是可以获得一纸“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证书。

  有这样一道“奥数题”:有6个人都生于4月11日,都属猴,某年他们岁数的连乘积为17597125,这年他们岁数之和是多少?或许,学过奥数的小学生可以解出答案,可是教育专家质疑:孩子如果做不出来,对数学还会有兴趣吗?孩子学会做这样的题目,又有多大意义?据了解,许多小学生就是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了这种没有太大意义、耗费很大脑力的“奥数题”上,并且因此没有了周末。那么,天真烂漫的孩子为什么也会迷恋起了证书呢?其原因究竟何在?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学习“奥数”并非出自兴趣,而是带着明确的功利目的——以“奥数”作为进入好初中的“敲门砖”。这种以“跳龙门攀名校”为最终目标的学习严重地扼杀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自从小学升学考试取消后,许多中学入学不进行单独的入学考试,取而代之的是就近入学和“电脑派位”方式。不少初中名校在选拔新生时虽不考试,但为了招揽更多优质生源,就将“奥数”水平作为招生的重要标准,甚至有些学校在招生宣传中明称,学生的“奥数”成绩能获得竞赛名次,学生一分钱赞助也不用缴就能入校。虽然教委早就明文规定初中就近入学,但此规定对于有优质教学资源的初中来说形同虚设。于是,无论是否有兴趣,孩子们都去学那些充满陷阱的奥数题,希望在各种数学竞赛中获奖从而进入理想的初中。

  上海市教委在1999年就规定,除“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外,中小学阶段所有奥数竞赛都属违规竞赛。然而,各种数学比赛从来没有停止过。而许多家长将孩子捆绑在毫无意义的“奥数”学习上的原因竟是“输不起”。凡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都不希望、更不愿意让“心肝宝贝”在受教育的“起跑线”上输给别人。这种心态在原来的计划经济时代“包上学,全免费,包分配”的背景下,还有人“认输”——“只要有碗饭吃就行”;但如今一切都追求好中更好,优中更优,尤其是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使得众多家长在孩子起步教育时就怕“输不起”。在这样的心理导向下,家长们就义无反顾地要把孩子往“奥数班”塞。

  据一份媒体对家长让孩子参加“奥数班”的原因所作的问卷调查显示,有80%的学生家长选择为“锻炼孩子学习能力”,有24%的家长明确表示“对升学有帮助”,4%的家长表示是为了填补课余时间,1%的家长坦然承认是看其他家长带孩子参加,自己不能落后。

  因此,即使数学大师棒喝“奥数热”,称“奥数”培养不出大数学家,即使有教育学家痛陈“奥数”三大罪状,即使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这一“数学里的杂技”(某专家对奥数的评语)也没有停演的意思,只是从公开转到了地下而已。

  当然,为证而考的“奥数”教育的弊端已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看到,于是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向小学“奥数班”叫停。但是,强制性的措施能否使这个最初曾起过一定积极作用的考试回归本质?现实也许能够给予我们答案。

  事实上,仅就上海而言,小学奥数并未一叫就停,上海市教育部门在年初明确规定初中、小学阶段取消“奥数”,并严禁以“奥数”测试等办法招收学生。但是,许多“奥数班”改换行头后仍然重新亮相,而书店中的“奥数”教材也仍然一路畅销。

  自教委叫停“奥数”后,很多学校的“奥数班”相应停班。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奥数”其实停而不止,改头换面之后仍然继续招生。据了解,“乔装改扮”后的“奥数班”打起了擦边球,名字五花八门,如“数学思维训练”、“遨游数空”、“数理训练班”、“方正题”、“趣味数学”等,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家长和学校都心照不宣。黄浦区某小学素有“奥数大本营”之称,全市小学二年级至初中各个年级选拔的“奥数”尖子生都会在这里培训。据说每个周末都会有好几个不同程度的“奥数班”开讲,大概一个半小时一批,每天约有上千名学生在这里接受培训。

  而在静安区一家不大的书店门口,一块白底的宣传板上赫然写着“奥赛教程”四个红色大字,中间用一行小字标注着“从一年级至高三”。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小学阶段的《奥数教程》每天至少能卖5本,其他的各种‘奥数’教材也能卖不少,一本叫《数学奥林匹克一讲一练》的教材目前已经卖光了。并称现在“奥数”教材品种依然不少,但前来购书的家长不少是有备而来,甚至照着书单点名购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孩子在外面报了班,指导老师点名要的。”

  家住闸北区的王晴川老师是我市一所高校的大学教师,作为教育者他深知符合孩子发展规律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身为家长他又感到非常无奈。他认为不应该全盘否定“奥数”,但更不能“全民皆兵”地学习“奥数”。他说:“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数学只是一种工具和兴趣,是一种可以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判断力的方式。就像象棋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一样,数学只是一个途径和工具。作为工具,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只是其中最为简单的部分,也就是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上的那部分就足够了。但由于现在的家长一种不正常的盲目攀比心理和学校的升学压力,使得‘奥数班’越来越出现了两个误区:一是学习的孩子越来越多,二是年龄越来越小。这是不符合孩子身体和智力发展的自然规律以及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的。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根据孩子功课压力的许可程度和个人的兴趣,在合适的时候正确适当地导入‘奥数’。”

  王老师同时也无奈地承认这种教育上的弊病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包括教孩子们“奥数”的老师,也都清楚“奥数”模式不仅不能培养出数学家,也不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但是由于现在的社会评价体系和激烈的竞争导致很多家长还是忍痛让孩子过这种“残酷的生活”。

  他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女儿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小女孩每周要在学校上两次“奥数班”,一次两个小时,周六还要到一个中学校园去学“奥数”。这个学校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奥数班”学校,还是她的妈妈好不容易才帮她报上名的。那里面有好几个区,“奥数”区用蓝线划分出来,任何家长和非“奥数班”的学生都不能进入。据她介绍,她的班里有30个学生,几乎每个人都被家长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而其中报“奥数班”的近一半,这些学习“奥数”的孩子很多都觉得“奥数”没有意思,是被家长逼着学的。

  当问及如果周末出去到游乐园玩耍和学习“奥数”会选择什么时,她毫不犹豫地说想去玩。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周只有一个下午的玩耍时间,而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多的话,连这半天也没有了。而睡懒觉就根本不可能。她每个周六从7点起床,从8点开始英语、舞蹈、“奥数”、美术连轴转地学,中午甚至没有吃饭时间,结束后就到晚上9:30了,第二天一大早还要起来学习作文。王老师也觉得孩子这样太辛苦了,问她如果取消掉一两门兴趣班,她会选择什么时,小女孩大声地说首先是“奥数”,并说“打死也不想学奥数了”。

  为什么“奥数”叫停不停?在这个证书热得烫手的背后,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所致。中国教育发展至今,所面临的最大症结仍然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一种“类科举式”的教育思维、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就是不注重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只以考试和证书来评定学生的水平,决定学生的升学与就业。从学生、家长、到学校、社会都一致认为“除了考试及在考试中拔尖、出头,还有什么办法?”这种想法使得“一考定终身”的“科举应试”和“状元及弟”的思维方式极其严重地影响着我们对教育、读书、学校和成材的认识。

  如今有一个所谓的“成材链”——只有进入好的初中才能考入好的高中,只有进入好的高中,才能考入好的大学,只有考入好的大学,才能有好的工作。可见,“奥数”一不小心就成了这根链条的关键环节,又怎能让家长和学生视而不见?

  于是,高考指挥棒已指挥着莘莘学子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就围着它转,其实,考试制度决定着教学制度,教学制度则决定着学生受教育的命运。在为考试而考试的疲于奔命中,我们的受教育者从小开始,就被消磨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进行的是一种同质化的、毫无创造力的学习。

  所幸的是,我们的教育专家意识到了这种思维的可怕,这种教育的弊端,对其进行改革。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令人不满的现象依然存在,改革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接受现实验证。

  针对社会上的各种“奥数补习班”,教育部门人士称,国家尚无禁止社会力量举办“奥数班”的相关规定,目前还不能作出不准举办“奥数班”、“奥数学校”的规定。今后,教育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奥数班的规范管理。

  当然,叫停“奥数班”的时间并不是太长,效果也许还没有人们期待中的那么好。任何改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是需要时间的。我们也只能衷心地希望:教育体制改革能够早一步脱离功利性教育、应试教育的怪圈,真正让素质教育“实实在在”地搞起来!让我们把孩子们从那种连大人都无法忍受的生活中“拯救”出来。国内新闻推荐阅读国家防总要求严防山洪泥石流灾害确保水库安全图说文革>>>更多历史秘闻选稿:李宏洋来源:东方网 作者:张淑芳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