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海上山东-千里海疆漫记(14)) 青岛:中国海洋"硅谷"(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0日16:17 水母网
  中广网青岛6月9日消息(记者桂园、柴安东)绕过威海成山角,山东的海岸线就不再张扬了,转而向西南方向回撤,一直退缩至胶州湾,湾畔却张扬着一个国际大都市,这便是青岛了。
(海上山东-千里海疆漫记(14))青岛:中国海洋"硅谷"(组图)
海带从青岛走遍中国

  论渔业,有句话叫做全国渔业看山东,山东渔业看威海;论海洋科研,我们更能说全国,海洋科研看山东;山东,海洋科研看青岛。青岛已经成为中国海洋的硅谷。
(海上山东-千里海疆漫记(14))青岛:中国海洋"硅谷"(组图)
海带养殖区

  山东省在介绍自己的海洋科技实力的时候,总少不了下边几个统计数据:山东拥有市属以上独立海洋科研和教学机构30多所,其中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全国1/3以上的海洋与渔业科技人员汇聚山东,总数达9000余人;高科技人员约占全国的一半,其中院士14名,另有200多位博士生导师及1000多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海洋科技工作者。

  可是,来到青岛,才晓得,中国海洋科研的开山之作就在这里。早在1932年,青岛就建立了滨海生物研究所,这是中国第一个海洋研究机构。到现在,30多所海洋和教学机构全在青岛;山东9000多人的海洋与渔业科技人员中,有7000人在青岛;至于院士等高科技人才更是齐刷刷地聚在青岛。
(海上山东-千里海疆漫记(14))青岛:中国海洋"硅谷"(组图)
这个皱纹盘鲍鱼属于863项目

  记者还了解到,国家海洋领域的重大科技项目大多落户青岛,国家973计划海洋领域启动的7个项目,有6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主持单位在青岛,占全国的86%;而今年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启动的200多个项目中,近一半落户青岛。青岛的海洋生物技术更是与国际并驾齐驱的,如在水产养殖和海洋药物及活性物质等方面,青岛科技实力和基础相当雄厚。

  可以说,青岛的海洋基础研究代表了中国海洋研究的整体实力。青岛人说得更实在一些,他们说,在海洋科研上,青岛队能代表国家队。

  海洋硅谷不仅是一个客观的评价,也是青岛市的既定策略。在4年前制订的《青岛市十五科技发展规划》中,青岛市就表达建成以海洋生物技术为主的海洋硅谷的意愿。就记者所见,这个意愿的轮廓在青岛人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可见了。
(海上山东-千里海疆漫记(14))青岛:中国海洋"硅谷"(组图)
海水养殖区

  青岛之始,始于清帝国闭关政策下的海防守备;青岛之变,变于德人和日本开辟远东殖民之需。然而,青岛之兴,却兴于新中国海洋科技的腾飞。

  跟青岛科技系统的人谈话,最终话题总离不开海洋,而最热的话题就是青岛的五次蓝色浪潮。五次浪潮,五种境界,五样标志:海带、对虾、贝类、深海网箱和海洋药物。
(海上山东-千里海疆漫记(14))青岛:中国海洋"硅谷"(组图)
海水养殖的星蝶鱼

  20世纪70年代末,海洋学家曾呈奎就提出了海洋农牧化的主张,他还把本来不属于中国沿海的海带、海藻引入中国。现在,中国的18000公里海岸线成了世界第一大海藻生产区,一年出产30万吨。谁能想到,半个世纪前,中国吃的15000吨干海带只能依赖进口呢?

  从曾呈奎开始,蓝色产业大潮涌动,一波接着一波:上个世纪80年代,童第周的弟子赵法箴等人在对虾养殖上取得突破,中国产对虾年产20万吨,世界第一;洋学家张福绥把贝类引进中国,给中国带来100多亿元的产值;90年代,黑员鲷、红家吉这些原本属于原始深海的珍惜鱼类,有了专门的深海养殖网箱,从而进入产业化养殖的阶段。对虾、贝类、深海网箱,分别代表了一个时段的辉煌,推动了曾呈奎之后的三次蓝色浪潮。如今,第五次浪潮已经飙风劲起。
(海上山东-千里海疆漫记(14))青岛:中国海洋"硅谷"(组图)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说起第五次蓝色浪潮,还有一段小故事。据介绍,上个世纪80年代末,青岛市海洋研究想促其成果金牡蛎在青岛发展成产业,但出乎意料地遭遇冷清,无奈下卖给了深圳海王集团。深圳海王集团用花了3万元买来的金牡蛎,却创下了22亿元的资产;但金牡蛎专利研制单位山东海洋药物科学院却一度连吃饭也成了问题。这促使青岛人沉思,于是一股新的蓝色产业浪潮逐渐兴起。
(海上山东-千里海疆漫记(14))青岛:中国海洋"硅谷"(组图)
袁业立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袁业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的药物和保健品,只要一粘上海字,就在市场上活得不得了。可以说,这句话正说明了青岛第五次蓝色产业浪潮的发展进度。

  记者了解到,青岛的藻酸双酯钠(PSS)、甘糖酯、海力特、降糖宁、深海鱼油等海洋药物和保健品中,很多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国风药业集团等众多青岛制药企业也正是看好了这一前景,纷纷于海洋药物研究开发机构合作或者干脆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企业家和科学家的结合,是一种不错的双赢模式。

  责任编辑:刘家昌(来源:中国广播网)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