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回眸:中国高考29年(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0日16:31 东方网
回眸:中国高考29年(组图)
一九七八年北京某大学在北京站迎接七七级新生入学

回眸:中国高考29年(组图)
2005年6月10日高考最后一场结束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许多中国人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改变。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高考对于中国人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甚至有人将其比作“牵动中国社会和国民生活的一根弦”。

  在刚刚过去的7、8、9三天,又有无数考生和他们的家人、朋友,以及众多被高考这根弦牵动的国人,经历了恢复高考以来的第29个高考。29年来高考走过一段怎样的历程?它在新世纪将何去何从?

  1977年: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接受祖国挑选

  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关于考试的经费问题就不要增加群众负担了,每个考生收五毛钱即可,其余由国家负担;印考卷没纸,就先调印《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印考卷!

  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开后,图书馆、新华书店里人头攒动,成为最拥挤、最热闹的地方。蒙满了尘土的旧课本,一时间洛阳纸贵。

  刘学红女士,现任某著名网站CEO,参加了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高考,并获得北京市文科状元。她当时在北京密云的农村插队,当她在大喇叭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后,立刻跑了即使公里的山路到公社报名,报名费5角。当时就白天劳动,晚上复习,说是复习,其实没有教材,也没有范围,抓到啥就复习啥。

  1977年冬天,全国有570万考生走进了被关闭10多年的高考考场。77级学生78年春天入学,78级学生秋天入学,两次招生仅隔半年,共录取新生27.3万人。那一年的录取比例达到29:1,年龄从15到36岁。1977年的高考,没有减负呼吁,没有舞弊传说。

  “考生注意事项”首条是“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接受祖国挑选,做到‘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而第六条已能读到隐含时代背景的、浓厚的人文关怀:“答题时要冷静思考,不要过分紧张,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门课的考试,要坚持到底。”

  高考,不仅仅是一项原有制度的恢复,它更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从此,中国人才的培养,开始慢慢步入正轨。

  80年代:从“读书无用论”到“挤独木桥”

  70年代末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有一部分学历不高的人抓住机会,打拼出一番天地,由此“读书无用论”一度在社会上流行。甚至有人编了顺口溜:“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人对知识的渴望,对高考的高度重视使得这一论调不攻自破。同时,一种矫枉过正的倾向也逐渐产生———很多人将通过高考进入高校当做人生惟一正确的途径。“挤独木桥”的现象也就随之产生且愈演愈烈。

  考生有二十多岁文革前初中毕业生,他们跳过初中高中,直捣最高学术殿堂,一幅少年得志的表情;也有四十多岁文革前的老学生,一脸悲喜交集的样子,悲的是,书生老去,机会方来,喜的是,现在终于有机会一显身手。这里每个人都段或许有辛酸的故事。有着共同的幸运——在此时此地,他们有一个共同信念,就是在读书无用论泛滥的十年里,都相信知识的力量。所以大家在考场见面,相逢一笑,妙在不言中,虽然大家在竞争,但好像要说机会难得,请好自为之,因为机会的大门已经被邓小平打开了。

  这一时期,高考分文理科,注重知识覆盖面的考察,大部分题目可以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答案。考生们踏踏实实地学,老老实实地考。

  90年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愈演愈烈

  通过高考进入高校似乎成为这一时期唯一正确的选择,除了学生,社会上开始把高考作为衡量一个学校质量好坏,衡量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准,校方也不得不以高考成绩来评价教师,高考承载了太多的社会功能:学生通过它进入高校甚至取得就业机会,学校通过它获得社会声誉和认同,教师通过它评定职称、先进,家长通过它解决孩子的前途问题……”曾几何时,高考中开始出现了弄虚作假和徇私舞弊。

  这阶段的高考,在重视知识考查的同时,开始对考生的能力提出要求,且试题开始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其答案也已不能直接从课本上找。要求考生具备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在掌握课本知识时学会融会贯通。对于负载太多希望的考生们来说,每年夏天注定是个有人欢喜有人愁的季节,在“挤独木桥”的大背景之下,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特殊现象,比如考试经济,开办复读班现象。没有被录取的考生,有些会选择复读,并且复读班越办越火,学校收益猛增。这一时期,社会上开始盛行重奖文理科高考状元,全国状元,省状元,市状元,甚至县状元......至今不衰。

  1996年全国高校扩招,使得独木桥宽了不少,更多的学子有机会进入高校深造,加之电大,夜大,自考等多种办学形式的出现,缓解了“独木桥”的拥挤,考生们开始冷静选择,高考逐渐得以恢复本来面目。

  2000年至今:条条大路通罗马……

  21世纪是异常热闹的时代,信息高速发展,国际交流异常密切,这些都对高考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考生们不必伸长了脖子等待邮递员送来成绩单,然后颤颤巍巍打开决定自己命运的纸片,他们可以通过声讯电话,通过网络提前知道成绩,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信息,交流经验,以便知己知彼。

  进入新阶段,高考试题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比较明显的特点是从以知识立意命题开始偏向于以能力立意命题。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也有新的突破。同时鼓励考生独立思考,提出个人见解,素质教育充分体现。

  考生的考试条件和刚刚恢复高考的时期相比,有了云泥之别,无数复习资料,模拟试题可供选择参考;便捷的交通;填报志愿时,丰富的网络资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考场外专人守候,以防噪音打扰考试……今天的考生,幸福多了。条件好了,压力也就更大了,每年高考后,都会出现教育专家的呼吁,要求老师家长不要过多盘问,以免造成考生过多紧张,甚至悲剧的发生。但是仍然每年会重复同样的悲剧,不禁要问,一次失败,需要放弃一生为代价么?

  幸好,出国留学,民办大学,网络学院这些年来红红火火,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是高等教育的延伸,吸纳了无数的高考落榜生,给他们一个机会,也许将来他们能创造无数个机会。选稿:冯秋瑜来源:东方网作者:包晶晶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