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访黄春平:我把“神州五号”火箭成功送进太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1日08:31 水母网
专访黄春平:我把“神州五号”火箭成功送进太空(图)
  2003年10月15日,随着一阵地动山摇般的轰鸣,“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刺苍穹,把一团桔红色的烈焰留在了秋日的大漠长空。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这一刻,“神舟”五号火箭发射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的眼睛湿润了……

  6月5日,67岁的黄春平应邀来到哈工大(威海),为全校师生做了一场主题为《人类与航天》的报告。记者有幸专访了这位亲手按下“神舟”五号火箭发射系统按钮的航天人。

  (一)

  1938年,黄春平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祥谦镇辅翼村。1951年春季,已经12岁的黄春平才进入家乡的小学,插班上了四年级。1954年,就在他刚上初中一年级时,父亲病故,母亲出去给人家做保姆,他每天早晨要在5点多钟起床,给弟弟妹妹做饭,然后赶到五六公里外的学校去上学。后来,母亲实在无力支撑这个贫困的家,带着弟弟妹妹改了嫁。好心的姑姑收留了黄春平,才使他得以继续上学。高考时,黄春平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并靠国家的助学金完成了大学学业。

  1964年,黄春平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此开始了他的飞天梦。“为国尽力,是我一生的追求。”黄春平告诉记者。

  1967年7月,某型号再入飞行器要进行抽检发射试验,黄春平是再入飞行器的主任设计师。烈日下的大沙漠喷吐着热浪,像着了火。那时因为没有先进的观测手段,无法遥测试验数据,黄春平只能站在飞行器的着陆场旁,瞪大眼睛竖起耳朵,靠视觉和听觉来完成测试。如果获得的测试结果是“一个坑,一个声音,一个亮点”,那就标志着再入飞行器试验成功。

  但飞行器着陆后的一声巨响过后,黄春平却摇了摇头。在这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他分辨出了再入飞行器落地时有好几个声音不对头,肯定是哪个环节出了毛病。黄春平奉命带领调查组走进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像探宝似地低头仔细寻找着散落的飞行器残骸。最后,那些宝贝残骸坐上专机,被运送到北京进行故障原因分析。

  一次次分析讨论,一回回假设判断。查来找去,还是原因不明。此时,有人便主张再打一发试试,黄春平却坚决不同意。他说:“故障原因没查明,再打一发会给国家造成多大的损失?”此后的日子里,他带领工作组成员一点一滴地查,一环一环地找,终于查出了再入飞行器低空被破坏的原因。此后,该型号飞行器次次发射成功,直到今天,还保持着良好的稳定状态。

  (二)

  1997年6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火箭发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日子来临。发射当日,火箭燃料已经加注完毕,只待一声令下便直冲云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发射场上空突然浓云密布,电闪雷鸣。这种天气是火箭发射工作的大忌。长征三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与总设计师范士合一致认为,此种天气不宜继续实施发射。

  原定的发射计划就这样被不期而至的雷雨给搁浅了。而火箭上已经加注的液氢液氧燃料此时却变成了极其危险的爆炸物,一旦泄漏,必然箭毁人亡。因此必须尽早泄出液氢液氧。但同时泄出液氢液氧,在中国航天史上还“史无前例”。一场硬仗打响了,在黄春平的亲自组织下,20多人冲到了最前沿。为防止泄出后的液氢液氧贮箱防热层鼓起气泡涨大,从而导致防热层失去原有的作用,黄春平脑子一转想出了奇招,二十几名队员分成两组,在火箭塔架上分两层排好,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根大头针,把鼓起的气泡一个一个地扎破并迅速涂上防潮漆,之后再用木槌对整个液氢液氧贮箱敲打检查,终于达到了目的。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为确保火箭平安无事,黄春平出了很多奇招:火箭淋雨受潮了,组织人用吹头发用的吹风机吹干;火箭一级不是喜冷吗,将大量冰块敷在火箭底部和火箭周围各层的塔架上……

  5天之后,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地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送上太空。

  2000年12月3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二号飞船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几天之后即可实施发射。下午3点10分,安静的发射队“大本营”里,黄春平房间的电话骤然响起。他拿起听筒,电话里传来急促而又带着哭腔的声音:“黄总,不好了,总装测试厂房出事了,咱们的火箭被撞了。”闻听此言,黄春平急忙叫上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和年轻的副总指挥刘宇,迅速赶往现场。

  现场情况比想像的还要严重。火箭箭体被撞了十多处,原本直立的箭身已有些倾斜了,“受伤”的火箭还能发射吗?黄春平与刘竹生、刘宇一起爬到90多米高的总装测试厂房顶层,自上而下,一层一层地查看。他们深知,如果因为这次意外而影响了发射任务,无法向党和国家交代。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措施。

  火箭属非正常受力,还能不能发射,谁的心中都没谱。黄春平简单但却干脆地说了一句:“还是先给火箭‘体检’吧。”接着提出了具体检查方案,并保证用4个工作日完成。黄春平的意见得到了采纳。3天后,50多页的分析报告摆在了众人的面前。黄春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火箭可以发射!

  2001年1月10日,长征二号F火箭满载中国航天人的凌云壮志,将“神舟”二号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实现了中国航天新世纪第一飞。这一飞,仅比原计划推迟了4天。

  2002年,在“神舟”三号、“神舟”四号成功发射之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工作就成为黄春平和他的同事们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黄春平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2003年10月15日,黄春平轻轻按下了中国“神舟”五号火箭发射系统的按钮,将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安全送上了太空……

  来源: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作者:王鹏飞 张玉芹 /文 丛涓 邱惠妍 /图

  责任编辑:林天波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