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董枝明为35种恐龙起名字 世界上为恐龙命名最多的人(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1日12:26 云南日报
董枝明为35种恐龙起名字世界上为恐龙命名最多的人(组图)
董枝明在澄江恐龙发掘现场

董枝明为35种恐龙起名字世界上为恐龙命名最多的人(组图)
正在发掘的化石

董枝明为35种恐龙起名字世界上为恐龙命名最多的人(组图)
现场发掘有条不紊杨赋/摄

  1822年,英国医生曼特尔在英格兰采集到禽龙化石,从而拉开了恐龙科学研究的序幕。1841年,英国解剖学家欧文创造了恐龙这一科学词语,将它归入爬行类。至今世界记述的恐龙属有400多个。

  1.8亿年渐渐远去,恐龙生存演进的遥远时代,一切都被淹没在厚厚的尘土之中。

  站在浓缩的历史面前,仿佛能倾听到远古生命真切的声音,与被誉为世界“龙王”的中国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董枝明教授的对话,仿佛是在引领我们进入古生物演化探索的时空隧道。

  与云南结下不解之缘

  董枝明与恐龙的渊源是在他13岁的时候开始的。当时他正念初一。中国恐龙研究的创始人杨钟健先生在青岛搞了一次恐龙展,他看后感到很惊奇,从此知道了地球上还有这样一种曾经占统治地位的庞大生物。

  在古生物研究领域里,中国北有辽宁,南有云南。董枝明说,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就是在云南发现的。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滇缅公路的修建,杨钟健、卞美年、王存义等人在云南省禄丰盆地发现了举世闻名的中国早期禄丰蜥龙动物群,这一发现奠定了中国恐龙研究的基础,禄丰龙成为国内第一具装架展示的恐龙。到目前为止,经过近70年的发掘,禄丰恐龙的数量已经有上百只。从地层埋藏分类开,多数为早期蜥脚类恐龙。

  1987年,玉溪易门恐龙群化石首次发掘,1989年8月31日复制装架工作在玉溪完成。1991年5月,著名恐龙专家董枝明教授首次赴玉溪考察,在考察了易门脚家店后,认为脚家店地层露头较好,化石也十分丰富。与此同时,在元谋、峨山、昆明安宁、晋宁等地都发现了恐龙化石,它们与禄丰红色地层是一脉相通的。

  为35种恐龙起了名字

  董枝明说,中国是全球恐龙研究的宝地,这里拥有从两亿多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所有的恐龙化石档案。而且是连续存在的,像书页那样可以翻阅。其中云南的恐龙化石,代表了早期恐龙时代存在的重要阶段。

  在董枝明眼里,恐龙是未亡的生命。因为它们在地球的各处遗留下珍贵的化石,述说着一段真实的自然历史。庞大的恐龙家族生活了近两亿年,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恐龙和另外一大批生物统统死去?

  恐龙为什么会一下子就消失得如此干净,一直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所幸的是有些死去的恐龙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们的骨胳变成了化石被大自然保留了下来。董枝明说,恐龙的全部灭绝是一个奇特的事情,好在这些珍贵的恐龙化石给科学研究留下大量信息。

  董枝明是世界上给恐龙命名最多的人,迄今他已为35种恐龙起了名字。董枝明已经写了8部关于恐龙的著作,其中在日本出版的一本《恐龙大地》,在当地掀起了一股“恐龙旋风”。

  就在去年,数名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研究生投奔到了董枝明教授的名下,进行恐龙研究。

  化石需要展示的窗口

  从24岁进行恐龙研究以来,整整40个年头过去了,董枝明也由一头乌发的小伙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恐龙化石可作为洲际间陆相地层对比的标志,它们的分布可以作为大陆漂移的证据。它们在地球上的突然消失也成了科学界一个难解之谜。”董枝明说。随着研究经验和恐龙种类的增多,董枝明的经验也不断增加,甚至达到一看到恐龙化石,就能猜出它产自何地,是什么属类。

  董枝明说,他觉得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通过新闻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恐龙,热爱恐龙,让更年轻的孩子以浓厚的兴趣加入到恐龙研究领域中来。

  说起恐龙研究与云南,董枝明教授兴致勃勃,他说今年以来一直在禄丰忙碌着,为这里筹备“东方侏罗纪恐龙公园”的建设,这是他现在最大的心愿。董枝明说,禄丰是“恐龙之乡”,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出土恐龙化石而蜚声中外。从1938年发现第一条恐龙化石迄今,禄丰境内已发掘出110多具恐龙化石,分为24科34种。这些珍贵的恐龙化石需要通过一个窗口向世界展示。

  对此次澄江发现的恐龙化石,董枝明说:“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了无论是在古生代还是在中生代,澄江都是生物的乐园,并且把生命进化的几个重要的进程链条衔接起来了。”

  连芳 (春城晚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