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追逐"鼎巅":从"三个视角"看青岛跨越发展的主体理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1日14:23 水母网

  本报记者 孟庆谦 徐腾

  编者按:5月30日至31日,省委、省政府在青岛召开突出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工作会议,旨在使青岛与各地经济发展融合互动,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为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我市将召开相关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会前,市委、市政府已组织考察团前往青岛、临沂等周边地市参观考察。为配合全市的这一重大活动,本报派出记者分别对周边地市的跨越发展经验进行采访报道。

  立足高起点,着眼高标准,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那么,高标准高在何处、高起点高在哪里?这是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青岛市把这一“高”字定位在“鼎巅”之处,即用全球的视角审视自己,用世界前沿的科技理念武装自己,用未来的眼光反思自己,于是萌生了跨越发展核心的动力,而且这一动力的能量似乎经久不衰。

  让我们打开中国地图,穿越胶济铁路,定格在我国北方海岸线的中偏南段,这儿错落分布着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淄博、潍坊、东营和日照8座城市。如今这8座城市因经济和生态的内在联系,被山东省确立为“半岛城市群”。而真正牵动半岛城市群、冲刺中国“第四增长极”梦想的龙头就是青岛。青岛正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视角,审视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突破自己,塑造未来,高高昂起带动山东半岛经济腾飞的龙头。据统计,去年青岛市GDP为2163.8亿元,占全省的14.0%;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财政总收入495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有着重大的影响。从青岛经济发展的思维中能给我市带来一些启迪。

  青岛用经济全球化的视角,承接国际产业的转移,实现经济配角向主角的嬗变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国际产业第一次向国内转移,青岛市就不失时机地抓住国际家电产业的转移,先后与德国、日本等国企业合资生产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他们通过对外来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创造出青岛“本土”家电产业群的奇迹。如今在青岛市的大型企业中,海尔、澳柯玛等十个工业集团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收入的35%以上,冰箱、空调等十余种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进入90年代和二十一世纪,青岛市又承接日韩加工制造业的转移,吸收世界500强企业加盟岛城经济。去年青岛市利用外资占全省的36.6%,进出口总值和出口分别占全省的44.4%和44.0%,经济外向度为93%,世界500强企业中有76家落户青岛,占全省的67.3%;同时拉动青岛园区的建设,全市11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去年对工业增加值、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6.9%、39.4%和46.3%。外来技术和资金的注入,优化了青岛传统的轻工业,使其焕发了青春,重工业又后来居上,一批批品牌在这里诞生和成长,主要有31个中国品牌、10个中国驰名商标。

  思考一:日照在与青岛接轨中要学习青岛的观念,只有超前的观念,才有超前的思路;只有超前的思路,才有超前的出路。总之,观念超前是一个地方和企业永远追求的目标。

  青岛站在科研高端的角度,演绎出无与伦比的经济优势和持续发展的后劲

  除了城市环境和经济的优势之外,造就青岛“龙头”地位的就是人才和技术优势。青岛拥有一批高素质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工人,建设了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特别是集中全国50%以上的高层次海洋科研人才和三分之一的海洋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突出,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同时青岛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也引进了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使其转化为生产力,并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别是近几年国家连续批准青岛建设大炼油、LNG、原油储备库、电厂、造船、高速列车、特种铝业、跨海大桥和滨海大道等特大项目,不仅促进半岛城市群资源优化配置,而且直接辐射全山东,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正如马太效应--让原有的更加富有,青岛市市南区打造城市半岛群硅谷,分别吸引320家国内外软件开发商落户当地。青岛就是以高科技软硬环境建设,实现新一轮的梦想。

  思考二:日照接轨青岛,关键要在科技和人才管理方面借鉴青岛的经验,特别把日照的大学科技园科研作用发挥好,打造一个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给日照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总之,只有科技的不断创新,才能真正赢得发展的空间。

  青岛站在未来的角度上反思,规划出实现经济新突破的战略

  毋庸置疑,青岛以后的发展潜力很大,经济总量也有新的突破,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分会场设在青岛,以及跨海大桥的建设,都为青岛赢得了大跨越的机遇和加快发展的空间。但是青岛市的决策者认为,青岛发挥半岛城市群龙头的带动作用责任重大,应清醒地看到青岛与苏南经济总体实力相比还不强,产业的当地配套能力低,人流、物流与上海比有差距。对此,他们让不足变成动力,把相对的落后当作机遇和新的目标。特别是要凭借第五次产业转移浪潮进入青岛的契机,带动胶东半岛加入全球生产的服务链,充分发挥当地的产业基础、地缘区位等诸多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尽快由外贸大市向外贸强市的转变;让青岛真正走向世界市场,让世界融入青岛;不断培植园区经济和一批大产业,扩容大型集团;以奥运会为契机,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强劲龙头之势,带动半岛城市群纳入面向亚太地区的环黄海经济圈,不仅将会把山东半岛城市群带入经济发展的高速公路,而且极有可能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甚至第三增长极。为此,青岛正充分发挥港口的优势,带动半岛城市群的出口贸易业务。目前青岛已建成万吨级深水泊位33个,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着贸易往来,是全国第二大贸易口岸,下一步完全可以建成国际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思考三:青岛用未来的眼光进行反思,日照也应同样反思,在反思中使青岛的优势转化为日照的优势,拉长青岛的产业加工链条,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快速实现经济总量的突破,融入半岛城市群的经济圈,跨入第一方阵行列。(本报青岛6月9日电)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