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首都杰出人才的职业人生(下)(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2日01:48 京华时报
  作者: 石毅来源:
首都杰出人才的职业人生(下)(组图)
李福成

首都杰出人才的职业人生(下)(组图)
邓中翰

  杰出人才之李福成燕京两万员工掌门人

  “用20年时间,它跨越了世界啤酒大型企业100年的历程。”———这是德国最大的啤酒设备制造商克朗斯公司总裁福勒克·宫喜德对燕京啤酒的评价。这句话令李福成无比自豪。

  李福成,1954年生,燕京啤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到2004年底,燕京集团已是拥有有形资产88亿元、无形资产价值101亿元的大型国有企业。而1981年,它还只是一个以640万元起家的新生儿。20多年时间,燕京总资产翻了近3000倍。

  从事喜欢的职业才是最大的幸福

  6月7日,李福成获领“首都杰出人才奖”时,燕京啤酒节正在举办中。

  采访在燕京科技大厦总经理办公室进行。办公室的茶几上,摆放着德国啤酒业同行赠送的载啤酒马车;身后占据了一面墙的书柜里,既有邓小平选集,也有杰克韦尔奇传记。

  通过监控系统,李福成只需敲击几下键盘,就能从容地监控发酵车间和包装线上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之间,两万名员工掌门人的气派一览无余。

  一些燕京的员工们说,李福成其实是个不难接近的人。有一次,在年三十晚上,李福成甚至能清楚地叫出一些老员工的名字来。

  “一旦形成决定,我们的意念只有一个,说冲,死也得冲!”和颜悦色的李福成,有时也会露出“杀气”。但随即,他又用笑声把自己的锐利掩藏起来。

  谈话间,李福成很少用“我”,他总是称“我们”、“我们的燕京”。对于个人财富,他自认是个容易知足的人,“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使潜能得到最大发挥,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叫板”烟酒专营网第一人

  1972年,李福成刚参加工作,就被派往天津蓟县化肥厂培训。在化肥厂里,他一待就是12年,从管理28人的班长一直做到党总支副书记。

  1981年,顺义啤酒厂(燕京啤酒前身)投产;1982年年底赔了25万元,县里正琢磨着找几个人来整顿一下。由于多年在化肥厂管理的经验,李福成被相中,1983年1月被调往燕京啤酒厂。

  李福成曾在多种场合下把自己比喻为运动员。他说:“燕京的事业就像接力赛跑一样,我只是其中一员。”

  然而,燕京啤酒这支“接力棒”,李福成接得并不轻松,1989年啤酒业遭遇寒流,看着产品一天天积压,主管生产的李福成心急如焚。

  难受了一个冬天,等不及市场回暖,党委书记调离,原厂长接任该职,李福成则升任厂长。一边是计划经济时期烟酒销售的专营局面,一边则是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出来的产品,李福成开始带领销售科同事在北京走街串巷,用“胡同战术”冲破了烟酒销售公司的垄断,在市区建立了多个销售网点,一举打开市场。

  这是燕京关键的一战,李福成成为敢跟北京烟酒专营网“叫板”的第一人。

  希望能带领燕京冲入世界前十强

  1991年,李福成到美国培训3周,研究世界啤酒发展的潮流。

  “我在美国的时候就不断想,啤酒年消费量美国人均100多升,中国人均10.3升,为什么我们这么少,是中国人不爱喝啤酒吗?我想来想去,结论就是一条,穷,没这么多钱。怎么办呢,等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上去后,啤酒的人均消费量肯定也要翻。所以我们得提前上,扩大产量,决不能满足现状。”李福成说。

  1997年,燕京进行股份制改造,由于既有香港红筹股又有国内A股上市,二者之间存在法律障碍。李福成在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门前一站就是一天,北京市政府一纸承诺:虽然燕京参加了香港红筹股上市,但是保持4个不变,国有企业性质不变,隶属关系不变,经营管理层不变,3年业绩不变———如果这种运作产生不良后果,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承担责任。

  在证监会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支持下,燕京成功上市。5年间融资31亿元,使燕京发展进入快车道。

  李福成说自己是一个永不满足的人,“燕京接力赛要看准方向,不能栽跟头丢了接力棒。跑到一定时候,就找准位置,当好运动员,又要当好观众。”

  李福成说,他希望,今年就能够带领燕京“冲”入世界啤酒前十强。杰出人才之邓中翰终结中国“无芯时代”

  在五位获得百万人才奖的获奖者中,邓中翰是唯一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

  邓中翰,1968年出生于南京。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曾任职于美国Sun、IBM公司。后在美国硅谷创建半导体公司Pixim,任首任董事长,领导研制高端数码成像半导体传感器。

  1999年至今,在中关村创建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任董事长,领导研发“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彻底结束中国“无芯”的历史。

  接受挑战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

  采访约在中关村世宁大厦中星微电子公司。办公室的色调透着淡淡的蓝色,了解邓中翰的人都知道,星空、科考、登月等都曾经是他儿时的梦想。

  “小时候想做的就是科学家。陈景润、华罗庚的事迹宣传很多,可以说,是教育使我们从小就树立了这样的理念。”邓中翰用平实的语言描述着他儿时的梦想。

  1987年,邓中翰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学习地球与空间科学。1992年,从中科大毕业后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1997年,在伯克利拿到了物理学硕士、电子工程学博士和经济管理学硕士3项学位,成为该校成立130多年来第一个横跨理、工、商三科的学生。

  “世界上的事分能不能做和想不想做两种。有的人喜欢接受挑战,我就是这样,接受挑战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邓中翰说。

  回国的热情压倒一切

  1999年国庆,邓中翰受邀回国参加建国50周年国庆观礼,并与国家领导人进行了广泛交流。半导体事业所受到的重视以及国内高科技园区吸引创业团队的政策,令邓中翰“无比激动”。

  “那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结,使我们想要立刻回国。”邓中翰形容这种念头,“来得如此迅猛和强烈。”

  但是,他的激情遭到了很多朋友的质疑,甚至有国内的朋友劝他,在要人缺人、要技术缺技术、要资金缺资金的情况下,回来做半导体简直crazy(疯狂),“可是,当时回国的热情压倒了一切。”邓中翰说。

  同年10月,在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邓中翰与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创建了今天的中星微电子公司。

  每一点进步都与规划“出奇吻合”

  1999年,创业的困难可想而知。在一间80多平米、原本用作仓库房的办公室里,时常彻夜灯火通明。深夜12点,暖气一停,邓中翰和伙伴们都冻得双手发红。

  “我们都是只往前看的人。”邓中翰说,“我们又都有个特点,越难越向前。”

  中星微的发展,证明了邓中翰卓越的预见能力。他自己对此的描述则是:每一点进步都与他的规划“出奇吻合”。

  2001年3月,邓中翰带领他的团队开发出第一块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数码图像处理芯片“星光一号”,从此终结中国“无芯”的历史。

  2002年4月至2003年10月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星光二号至五号系列产品相继问世。

  截止到2004年底,“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在全球销售已经突破3000万枚,以60%的市场份额名列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世界第一的位置。

  把工作当做重要的使命来完成

  当初一同创业的伙伴张辉用三个词概括邓中翰:智慧型、重人情、执行力强。张辉说:“智慧型的人与聪明的人不同,站的角度更高,对事物的理解也比别人透彻。”

  在中星微的团队里,有一点让邓中翰自豪:成立5年多以来,核心团队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稳定,没有一个人走掉。

  谈起创业的伙伴,邓中翰说:他们志同道合,都把工作当做重要使命来完成。

  对于“志”与“道”,邓中翰的解释是:“志”就是爱国和奉献;“道”就是出力出策。03、04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欧阳晓菲 摄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