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传承传统佳节的文化因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2日09:50 大洋网-广州日报

  昨天,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汨罗江畔,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带领30万民众诵诗祭奠屈原;大江南北,大小龙舟赛千舟竞发中流击水;商家食肆,“鱼翅粽、鲍鱼粽”闪亮登场,“食粽大赛”热闹异常,有人5分钟吞下16只粽子,以2.8公斤的优异成绩加冕“粽王”……总之,端午的气氛看起来真是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只不过笔者倒想问一句:这个端午节,有多少人吃了粽子?又有多少人包了粽子?

  传统佳节在现代社会的日益冷清,早就成为近些年来上至专家学者下至平民百姓普遍关注的话题,而“保卫传统文化”、“重振传统佳节”更似乎已成了老生常谈。在专家学者忧心忡忡的呼吁中,在老人长辈“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嗟叹中,春节守岁、元宵观灯、重阳登高、中秋赏月、端午赛龙舟……这些传统佳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子,在现代社会的匆匆步履和生活方式的日新月异中淡漠下来,剩下的只有饺子、汤圆、月饼、粽子———而哪怕这些,恐怕也已难入年轻人的玉口。

  你就说粽子吧,如今也如同月饼一样成了工业时代的产物,香依然香,却似乎多了些腻,少了些甘美,少了些“味道”———这味道,大概就是孩提时大小团圆,围坐一起浸糯米、泡粽叶、包粽子的绵长亲情———不正是在这种看似朴素、简单却世代沿袭的过程中,我们的民俗得以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吗?如今的年轻人,会包粽子的大概没有几个了,后代们更大概只能从“秘笈”中了解“粽子制作大法”———粽子的味道淡了,端午的味道能不淡吗?

  要让传统佳节真正“传统”下去,其实并不是一件太沉重的事,它可以像包粽子一样轻松悠闲,一样情趣盎然。传统文化并非藏之名山重库等你挖掘,也并非摆在台柜上供你观摩,而是活生生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比方包包粽子,做做艾草香囊;传统文化的弘扬也并非仅靠专家学者的奔走鼓呼,更在于家长的言传身教,手把手地传承授受。这比起开几门历史课、文化课,建几座民俗馆、文化馆来,更生动,更实在,也更有效。这样,传统才能真正“传统”下去,端午、屈原,乃至传统文化,才不会只成为一种符号,一种没有生气的符号。

  据媒体报道,今年端午节,广州不少年轻人没有选择购买成品粽子,而是准备了粽叶、糯米,向长辈学艺、向超市“偷师”,甚至网络观摩,自己包起了粽子。我想,对端午节而言,这比起龙舟赛上重新响起的震天锣鼓来,更让人振奋。

  周日时评(来源:广州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