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30万人诵诗”胜于诗意的忘却(评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03:05 人民网-江南时报

  端午吃粽子不新鲜了,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理应得到纪念方式的开放。“30万人诵诗”就是这样一种充满了文化张力的方式。

  据报道,端午节上午,2005年中国岳阳站(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在湖南汨罗江旁开幕。开幕式上30万群众齐诵起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作《汨罗江神》。据举办方解释,策划这个壮观朗诵场面目的是为了祭奠屈原。我相信,又有人要对此嗤之以鼻了。为什么呢?就为了这项活动身上莫须有的铜臭,以及那种挥之不去的“组织”色彩。想想多“俗”啊,那么高雅的氛围,就干这样的事情。

  《汨罗江神》是名作。名作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呢?没有人去想这个问题,对诗意的忘却已经成为一种诗意的忘却。看看国内诗歌“市场”的萎缩,看看人们对诗歌的冷漠,看看以公刘为代表的诗人们的窘况,我们就该知道,“30万人诵诗”在“不该出现”的时间和场合出现了。你谈诗诵诗就是不合时宜,你在端午搞“30万人诵诗”也是不合时宜,何况还要加上那么多的经济、人力成本。

  这实在是一种高超的愚蠢。当我们把诗歌的土壤搞光,当我们把端午的诗意忘尽,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指责那种对诗歌土壤的保卫,对端午诗意的延伸———而这种保卫和延伸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应有之意?

  离开诗意的端午是不完整的端午。“30万人诵诗”———即便它是一种作秀,一种有商业气息的策划———那也胜于诗意的忘却。因为,它毕竟帮助传统文化自己完成了一次顾影自怜,这会不会是一种援呢?它的刺眼和刺耳,是因为它做了我们想做、该做而一直不敢做的事情,它甚至证实了我们在很多时候的无为,或者懦弱。

  退一步而言,即便它的操作方式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那我们能否把它看做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次道德”呢。“30万人诵诗”,想想,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和智慧,即便它是依靠金元和市侩的帮助攀上了诗意的顶峰,那我们也应该把目光更多地放在顶峰身上,而不该过多纠缠于这一路上它踩着多少世俗的东西!

  《江南时报》 (2005年06月13日 第二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