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三考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04:3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雷抒雁 陕西关中因其文化积淀深厚,老百姓口头流传的方言土语,往往都有出处。不信,你读读2000多年前的古书,如《春秋》呀,《史记》呀什么的,时不时会蹦出一两个词来,正应着如今还活在关中人口头上的语汇。立时,那些先前看来土、俗、蠢、笨的方言,就会变得格外古雅,让人玩味不已。 举三个例子,是讲三个故事。 “姚婆子” 关中人讲话善于概括。说起戏曲舞台、高台教化,他们会说:无非是“奸贼害忠良,相公招姑娘,姚婆子害先房”。前二句好懂,第三句外地人不明白,何为“姚婆子害先房”?“姚婆子”,关中方言,专指有恶德的“继母”;“害先房”,是指虐待丈夫前妻的子女。 关中习俗,男子无论是离了婚还是死了妻,如有子女,再婚续弦就一定要谨慎,万不可娶上一位“姚婆子”。 很多俗谚都是骂“姚婆子”狠毒的。如“云里的日头,姚婆子的指头”。 人人都说“姚婆子”,但语出何典?“姚”字怎么写?知道的人并不多。典故可见于《史记》。 尧、舜、禹中之“舜”生于姚墟,故而姓姚。舜是一个忠厚能干的青年,尧不但将二女,即娥皇、女英嫁了他,后来还让位给了他。舜的生母去世后,父亲瞽叟又续了一房妻室,即世称之“姚婆子”。 这姚婆子又为姚家生下一子叫“象”。瞽叟、姚婆子和象,便结合起来千方百计要害死舜。 一日,瞽叟告诉舜,草房漏雨,需加些厚草在房上。趁舜上房铺草之际,瞽叟便放了一把火要烧死舜。幸亏娥皇、女英教过舜腾飞之术,舜腋下夹了两个斗笠,自房顶安然落地。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瞽叟又要舜去打井。仍然是聪明的妻子悄悄告诉舜,在井下打一通道,和另一口井连接起来。这样,瞽叟想填灭这口井,捂死舜,舜便巧妙地从另一口井里逃生了。 显然,这些故事都是传说,但姚婆子的可怕形象,却载在书中,传在口上,至今虽说已历2000余年,“姚婆子”一词仍未死亡。 我想,这个词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形象性和概括性。虽说只是一个词,却包含了很深的意义。有恶德的继母,加害前房子女,完全是为了维护己生子女的家庭地位。维护正统地位的世俗观念,更是竭尽全力抵制非正统力量的侵入。于是,“姚婆子”,便像一副傩面具,不时地被类型化地戴到某些女性的脸上。 “避之” 故事这样说:孔子死后,他的那些学生没了老师,人心一时有些波动。大家很想有一个像孔子一样有德有才的人来当老师。这时,有一个叫有若的人来了,说:“我行!”大家一看,此人的长相很像孔子,说话、走路也都和孔子差不多,便尊他为老师。 孔子的学生都爱提问题,对于这个“有若”老师,大家仍然不断提些问题。这些问题真把这个“有若”给问住了,他一个都答不上来。大家一看这家伙貌似孔子,肚子里却没有孔子的学问,就起哄说:“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这个故事见之于宋人洪迈的《容斋随笔》。 有趣的不在故事,在“避之”一词。“避之”,意同“靠边”、“一边去”、“躲开”、“让开”、“闪开”。很有些嘲讽和不恭,比“走开”要严厉一些,但较之“滚”、“滚蛋”,语气则要缓和与客气得多。 关中方言如今仍然在用“避”,“避开”这个词。意思和前边故事中孔子的弟子们所用完全相同。 “揣摩” 关中方言里,有很多词与“摩”有关。 比如猜测,就说“估摩”。还有“旋摩”。“旋摩”,往往是指偷偷摸摸,向某人或某地躲躲闪闪地逼近。 “揣摩”则不同,虽有猜测的意思,但更有推断、臆度之意在其中。目的在于探知对方的心理意图,然后决定对策。 “揣摩”一词的使用源头,亦可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史记》里讲到苏秦为了功名,四处游说。结果,“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回家后,兄弟嫂妹妻妾一家人没人理他,而且私下都在嘲笑他的落魄和狼狈。苏秦羞愧极了,暗暗伤心,但是出人头地拜相封侯的野心并没有丧失。他决心要家人对他刮目相视,便闭门不出,把先前的藏书全翻出来读,不信书中没有“千钟粟”。读来读去,找到周代的一本名叫《阴符》的书。这本书苏秦伏案读了一年,读出心得来曰:“揣摩”。他十分高兴,说:“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江邃解释“揣摩”一词为:“揣人主之情,摩而近之。”这很有些像当今的俗语“顺竿爬”。“揣摩”二字十分形象,用语言诱导别人说出真意,然后,慢慢迎合逼近,最终一举俘获。 说“揣摩”一词形象,是因为它很容易使人想起某些猫科动物的捕食,悄悄地、不露声色地逼近猎物。不过,“揣摩”之目的既在猎获,难免在揣人之情时,用一些奉承迎合之语。且莫将“揣摩”,当成善解人意。 作者简介:雷抒雁,陕西泾阳人,著名诗人,兼创作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等。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发表成名作《小草在歌唱》,曾先后出版诗集多部。曾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6月13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