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每一封家书都值得珍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12:43 贵州都市报

  家书价值究竟何在?征集的标准是什么?这些家书收集来有什么用?活动的意义是什么?日前,记者电话采访了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副主任、《炎黄春秋》杂志执行主编徐庆全先生。徐先生是倡议抢救民间家书的46位文化名人之一、著名的信札收藏家,对家书文化有着较深的研究。

  访谈

  记者:为什么要发起这样一个活动?徐庆全:我们这次活动叫“抢救民间家书”。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抢救”,另一个是“民间”。咱们先说“民间”。我们这次面向社会征集的主要就是来自民间的普通百姓的家书。别看一两封家书里没有什么,如果把全国百姓的家书都集中起来,那将是多么丰富的资源啊!这就是征集的意义。再说“抢救”。大量的传统家书里留存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而且那些信息是与情感、亲情连在一起的。敝帚自珍,自己的家书舍不得扔掉,压在箱底,尚时常翻看,但后代就不一定珍爱这些东西了。这样,时间一长,那些浸透着时代记忆和亲情的家书就慢慢丢失了!所以,我们是把这些家书当作文化遗产来看待的,文化遗产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消亡,因此我们用了“抢救”的提法。这也是以费孝通先生、季羡林先生、任继愈先生等为首的46位文化名人积极倡导抢救民间家书的初衷。记者:一些准备捐献家书的人担心,他们的家书交给你们以后如果没有入选,会被束之高阁,丢失或损坏,你们准备怎样处理这些家书?徐庆全: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我们在“民间家书征集启事”中明确规定了家书捐赠者的权益。这里确实有一个评选的问题,评选什么?第一,评选100封“最具价值的优秀家书”,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同时向家书持有人颁发收藏证书;第二,组委会评选1000封“优秀民间家书”,并颁发获奖证书;第三,评选100位杰出捐赠者,授予“亲情文化使者”称号,同时获赠2006年全年12期《炎黄春秋》杂志;第四,组委会与出版机构合作,从寄来的书信中归类,整理,择优出版中国民间家书系列丛书,被选中者将获得优厚稿酬和免费样书;第五,部分家书参加中国家书系列展览,家书捐赠者被邀请赴京参加中国家书文化系列研讨会。需要说明的是,评选只是一些活动,我们对每一封家书都一样看待,因为它们都是文化遗产。每一位家书捐赠者都将获得一本精美的珍藏纪念证书。家书寄给我们后,会有专业人员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并尽可能地使它们得到充分利用。到年底,国家博物馆入藏100封以后,其余的所有家书都将成为正在筹办的中国民间家书博物馆的重要藏品,永久收藏,以示后人。记者:据我们了解,有很多民间家书的内容非常简单,没有记载多少重大的史实,它们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徐庆全:我们认为,家书最大的特点是真实!它写作的初衷不是发表,给大家看的,它是针对家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封家书都有价值。这个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历史层面、社会层面和家族层面。也就是说,不管它是什么人写的,内容是什么,一封家书基本上都包含这三个层面的意义。在历史研究中,书信作为一种基本可信的材料已经引起大家的重视,有许多重大的历史史实是靠书信来确认的。可是具体到用家书来证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民间家书。从我们这次征集到的家书来看,有不少家书中都记载了当时的历史。西安的胡玉华老人寄来了数十封她丈夫写给她的家书,这些家书大多写于革命战争年代,记载了一位解放军指战员眼中的历史,比如平津解放、抗美援朝等,视角非常小,事实非常具体,可供那个时期的历史研究作参考。还有,北京师范大学的李仲来教授捐赠的100多封他的哥哥写给他的家书也很有研究价值。他哥哥是北京市延庆县农村的一名会计,这些信写于1978年至1990年,可以说从一个视角见证了中国农村的改革历程。虽然有的家书内容较为简单,但至少保存了那个时代的记忆,其中传递出的各方面的信息都非常可贵。比如当时的物价,当时的政策,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等等,都对今天研究那段历史有参考价值,只不过价值的大小不同而已。我是搞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我的许多研究成果就直接得益于我收藏的文人信札。我相信,通过我们这次的征集活动,大量的民间家书被征集上来以后,近现代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能在这些家书中找到注脚,有些可能会帮助揭开一些谜底或者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家书历史

  书信,古称尺牍、尺素、书札、书牍、简札等。西方人称它是“最温柔的艺术”,意思是其亲切细腻有类于日记。家书通常是指家人之间来往的书信,“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但它不是指书信,而是指家藏之书。作为书信意义上的“家书”一词,最早见于三国。据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副主任、信札收藏家徐庆全先生介绍,大概从文字产生以后,家书就出现了。迄今发现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两封家书都是战国末期的木简。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西郊睡虎地4号墓出土木牍两件,均两面墨书秦隶,内容为从军出征的士卒黑夫和惊兄弟俩写给家里兄弟中的家信。据专家考证,这两封家书写于秦始皇二十四年,即公元前223年。从汉代开始,随着文学的发展和纸张的出现,家书应用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留下了不少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如刘邦的《手敕太子文》、司马谈的《命子迁》、刘向的《诫子歆书》、曹操的《戒子植》、孙权的《让孙皎书》、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甥书》、姜维的《报母书》、王祥的《诫子孙遗令》、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骆宾王的《与情亲书》、张籍的《秋思》、欧阳修的《与十二侄》、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苏轼的《与侄千之书》、黄庭坚的《答洪驹父书》、文天祥的《狱中家书》等。明清两代是古代家书发展的高峰时期,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其中郑板桥、纪晓岚、林则徐、左宗棠、张之洞、胡林翼、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到了近现代,流传下来的家书就更多了。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文人都写有大量很有历史价值的家书。1990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三联书店曾联合出版《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收录了19位老一代革命家的家书,共178封。这些家书写得真切,也少拘束,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生动地表现出写信人各自的识见、性格、爱好和文风。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的《傅雷家书》曾先后再版5次,重印19次,累计发行超过100万册。打开《傅雷家书》,就是走近一位父亲,聆听他“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诲”。家书的教益固然让人称颂和受益,其蕴含的真情却也一样打动人心。沈从文的结发妻子张兆和手捧数百封家书,感喟涕流:我是全北京最富有的人了。现代诗人柳亚子在写给夫人郑佩宜的信中,从饮食起居到锅碗瓢盆,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其情深切,感人至深。名人信札,包括家书在内,目前已经引起收藏人士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在拍卖会上,还是在旧货市场,它已经成为收藏的一个重要品种,市场价位较高。清代名人的一通家书,能卖到数万元。近代名人的一通家书,也能卖到数千元。 作者:兰岚姚曼张雅旑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