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注)与先进省比仍有差距 山东城市化水平亟待提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14:41 水母网

  本报记者 卞思杰 通讯员 孙明清 侯长蓬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自2000年省委省政府将城市化确立为山东省四大发展战略之一后,山东城市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期,全省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据山东省统计局统计,去年全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43.5%,发展水平和速度均创历史最高。

  现实 与先进地区比仍有差距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省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可喜成绩。但与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

  首先是城市化率与先进省份相比差距较大。与东三省相比,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城市化水平早在几年前就超过了50%,虽然近几年山东省的增长速度超过他们,与他们的差距也正在不断缩小,但仍存在一定距离。在华东6省中,我省居于中下游,特别是与浙江、江苏相比差距较大,与福建相比也依然存在着差距。与广东相比,广东省2000年的城市化水平就已经达到55.7%,山东省与之相比差距悬殊。

  另一方面是城市化质量指数不高。城市化不单是数量上的扩张,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华东六省(上海暂未列入)2003年城市化质量评价资料,山东城市化质量总指数为55.0%,列第四位。其余各省的质量指数分别是浙江61.1%、江苏57.5%、福建57.4%、江西49.3%、安徽46.5%。

  分六个领域看,山东优劣各半: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排位第四,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倒数第一,差距较大;生活质量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均排第二位,社会发展质量指数高居第一位,优势明显;而基础设施质量指数和统筹城乡与地区发展指数均排第五位,处于各省中的劣势。

  造成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是区域城市化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明显,影响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小城镇规模偏小,综合实力不强;三是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低;四是人口流动不活跃,经济活力不足;五是产业结构层次低,制约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六是投入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山东城市化加快发展的突出问题。

  发展 五“统筹”促社会和谐发展

  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造就什么样的城市化社会,是当前全国上下普遍关注的重大战略课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战略思想,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即城市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平衡、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彻底转变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旧观念,树立城市化质与量的协调发展与同步提高的新思路,引导城市化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生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根本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即要通过大中小城市吸纳和小城镇消化来最大限度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经营的必由之路。

  二是统筹区域整体发展。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是区域的核心,而区域是城市的载体、支撑和扩散的腹地,两者不能分割。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今天的农村也许就是明天的城市。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源优势,寻求区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城镇不仅是经济的中心,更是创新的中心。城市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人口的空间迁移,更重要的是社会文化的转型,既包括工业文明,也应包括科教文化的进步,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体制变革。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城市化必须立足于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的国情。切实保护好耕地、水源、自然环境、历史人文景观等宝贵资源。我们不仅要追求当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且要追求未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五是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深刻影响着我国及地区城市化。以城市群或都市圈参与国际竞争已成必然趋势。从提高区域竞争力的要求来看,形成以大都市为主导,若干个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的城镇组成的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结构紧凑的城镇密集区或大都市圈,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措施 五个转变适应发展需要

  总之,新的城市发展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五个统筹”的要求,实施五个转变:即由重产业的空间布局为主,转向城镇开发适应性与城镇基础设施公益性发展并重;由指导城镇经济发展为主,转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重;由重大城市发展转向大中小发展并重;由开发利用资源为主,转向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并重;由重数量规模扩张转向重质与量的协调发展与同步提高。

  首先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通过推进城市化来转移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目标。

  其次是准确定位,稳步提高。城市化是工业化伴生的必然现象,城市化水平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关系。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富余劳动力,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我国近年来的实践看,一些地方城市化出现了急功近利和盲目无序的发展倾向。要汲取国内外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健康有序的推进山东省城市化进程。

  再次是加强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规划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龙头。规划的制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遵循五个统筹的方针,协调整合各类规划。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中国城市化战略的核心。在城镇结构上,要大、中、小并举。山东应在大力推进“两大中心、四个层次,五条城镇发展轴线”的基础上,加强县城和中心镇的规划建设,加强城镇规划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最后是创新制度,改革政策。为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山东省的城市化整体水平,必须依据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对现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户籍、土地、就业、社保、财政、教育、卫生、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进行改革,使进城务工农民进得来、留得住,并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同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人口的集聚创造机会,真正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从而不断提高山东省城市化的整体水平。责任编辑:刘家昌(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