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地产商“激辩”建设部官员 意欲何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22:21 人民网

  6月13日《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说,本来以主持人身份参加“中美新市场经济论坛”的建设部官员梁小青,最后不得不放弃主持人的身份,就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和地产界的大腕们激辩起来。

  这些地产界大腕,公众均耳熟能详,不外乎万通的冯仑、华远的任志强、鸿润的郭庆那几位;所谓“激辩”的焦点当然还是在于近期推出的楼市新政。相信不是被逼到一定份上,建设部官员是不会临时改变既定角色的;同样的道理,若不是被逼到一定份上,任志强等就算是再怎么愿意充当“炮筒”,也断不至于随意逮住一个机会就向一位官员“发难”的。“激辩”的双方情绪无疑都很激动,相信公众的情绪也会很激动:因为从这场“激辩”当中,公众或多或少还是能发现点什么。

  任志强上呈有关部门的“任氏万言书”,媒体曾有过披露,公众对其主张记忆犹新。这位声称“只为富人盖房”的地产大腕可谓个性鲜明,哪怕是在全国一片责骂声中,依然故我,不改初衷,大有地产界“英雄豪杰”本色。此次延续了其一贯的风格,更是急不可耐地再次表明其态度,近乎顽固地坚持自己那套独特理论。且听一下这次他是怎么说的:“不明白为什么稳定房价也会成为近期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房价下跌,不等于老百姓的居住条件能改善”、“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时,应对商品房和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予以区别对待。”

  不难想见,站在他的立场上,的确很难搞明白“稳定房价会成为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其实即使其能明白也不愿意明白,甚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调控房产市场的意义在哪,高层曾一再申明,但这一直是与其意见相左的——在其心目中,“穷人就不该拥有自己的房产”,其又怎么愿意看到,地方政府官员迫于政绩压力,而不得不采取措施使“大多数人甚或人人都能有房子住”呢?“房价下跌”固然不一定“等于老百姓的居住条件能改善”,但“房价继续上涨却一定等于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不能改善”,这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以任志强的智商,当然能够知道这一点。但巧妙的是,其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前半句,实在令人“叹为听止”!

  至于政府在宏观调控当中,是否应对商品房和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予以区别对待,反观楼市新政,也明显没有将二者混为一谈。问题仅仅在于,在目前的形势下,按其定义的“商品房”与“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如何清晰划界?而事实上商品房只要价格合理,同样具备社会保障功能,二者并不矛盾。

  从另二位大腕的叫板中,公众还听到了更多“新鲜”的内容:什么“宏观调控政策,已经管到了微观层面”,“政府的管理已经细致到出台规范的购房合同,甚至规定交易场所只能在网上,还要调查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成本,要对房地产行业的成本进行审计”云云。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说政府现在不但管得宽而且还管得细了,这显然是其“所不能容忍的”。政府既然要加强这个市场的管理,目标当然是要使之走向规范化,这有什么不妥吗?难道继续粗放式管理,管了等于白管,就是正确的?这是什么逻辑?由此亦可见,地产商们欢迎的是政府管理的粗放,其不满、恐慌的恰恰是政府管理的细致。这其实也从侧面给政府提了个醒,管理或调控有宏观更要有微观,用更细化的措施引导市场走向规范化,用更有效的措施时时监控这个市场的交易行为,才有可能使之健康发展,因此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原本就与“行政干涉市场”无关,毕竟,引导与干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楼市新政意欲何为”当然值得追问,而“楼市新政”究竟能有多少实效,公众更是拭目以待。一段时间以来,地产商的一系列反应,原本也在情理之中,但其对足够“温和”的房产新政之反应程度竟至如此激烈,还是在人意料之外。但不管怎样,“住房作为商品,与电视机、服装不同,可能花的是很多人一辈子的积蓄”,而且“房地产的发展还涉及到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建设部官员的清晰表述,亦可见政府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那么无论地产商们说什么,应该影响不到高层的亲民立场,动摇不了政府整顿这个市场的决心。

  新闻链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