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望海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04:3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这种开放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而且也表现在精神文化上。科学的开放,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都不仅仅是“引进来”,而且也包括“走出去”。没有“走出去”的开放是不完整的开放。

  中华文化大踏步“走出去”的时代已经到来。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文化全球化,或者说世界上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单一价值体系的所谓“全球化”了的文化。因为世界文化是由具有各自鲜明特点的民族文化组成的,从不存在超然于各民族文化之上的统一的“世界文化”。我们讲文化的开放,是强调反对盲目排斥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在中国经济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我们应以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对待外国文化,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但应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维护我国的文化传统、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在经济全球化中被“化”掉,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进而保持民族的独立性。为此,不能总是防御别人的文化渗透,中华文化应该满怀信心地“走出去”。

  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相通的。只有“走出去”,才能加快中外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通过自觉的文化批判和文化选择,使中华文化根深叶茂,永葆青春。“走出去”,是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最好途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把中华文化全面推向世界,用实际行动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

  “走出去”,既要重视推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要重视推介中国的新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让世界领略到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是完全必要的,我们同时也要重视介绍日新月异的中国新文化,树立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当代中国的形象,使世界人民更加全面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进而了解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

  为了更好地“走出去”,应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目前,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构建自己的文化发展战略。托夫勒等认为,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已不再作为衡量国家实力的主要目标,知识的控制是明日世界争夺的焦点。谁的文化成为主流文化,谁将掌握未来的世界。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不失时机地把开展国际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提上日程。这关系到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如何在全球文化格局中确立中华文化的重要地位问题。独立的、繁荣的中华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6月14日 第一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