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消除无偿献血“梗阻”(人民时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05:01 人民网-人民日报

  白剑峰

  今天是“世界献血者日”。这个日子既是为了感谢那些拯救他人生命的无偿献血者,也是为了让血液安全警钟长鸣。

  我国是一个用血大国,也是一个缺血大国。从全球来看,在科学家尚未发明血液替代品之前,自愿无偿献血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唯一途径。目前,我国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已从1998年的5.5%上升到71.5%,成绩显著。但是,各地无偿献血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仍存在有偿供血;部分地区依靠政府下达计划指标献血,甚至大量从外地调血;有的地方宣传工作滞后,社会参与程度不高。

  近年来,许多大城市频频出现“血荒”。为了缓解临床用血压力,一些地方纷纷出台了限制性规定,对外地无偿献血者加高用血“门槛”。不久前,一名外地的无偿献血者到北方一个大城市住院,不仅无法得到免费用血,而且还要交纳一笔高昂的“互助金”。献血时无偿,用血时高价,这种令无偿献血者寒心的窘境,折射出供血制度的缺憾。根据我国《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免交有关费用;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可以免交或者减交有关费用。无偿献血者在异地得不到无偿血,这无形中成为一道“梗阻”,挡住了社会血脉的畅流,形成了“越限越少、越少越限”的不良循环。

  根据一些国家的经验,从有偿献血到无偿献血,大多需要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是长是短,政府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不能从制度上保障无偿献血者的权益,从细节上体现人性化的关怀,从观念上消除献血的误区,彻底消除血液畅流的“梗阻”,实现自愿无偿献血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消除血液畅流的“梗阻”并非易事,政府部门需要创造性地工作。当前,不少地方在推行无偿献血中,仍习惯于下达“计划指标”,对于完不成献血任务的单位乃至个人给予处罚。虽然“计划指标”在保障供血上有一定作用,但随着时代进步,这种带有行政强制色彩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了,因为它背离了人文关怀的精神,也不利于无偿献血事业的长远发展。其实,群众中蕴藏着自愿无偿献血的巨大潜力,关键是如何引导和开发。例如,北京市已有14所高校取消了“献血指标”,学校不再把献血与补助、分配等挂钩,而是鼓励学生自愿到采血车上献血,尽管个别高校的献血量确有下降,但北大、清华等5所高校去年的献血量却明显上升,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开端。

  消除无偿献血的“梗阻”,还需要在舆论上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为公众解疑释惑。一项调查表明,六成以上的未献血者是因为对无偿献血不了解。这说明,推广无偿献血还大有改进的余地。在生活中,有的人担心因抽血工具消毒不严而感染病毒,有的人担心献血后会越来越胖,但我们的宣传似乎并没有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还有的人质疑,既然献血对健康没有任何损害,为什么公众人物很少在群众面前献血?对此,我们也缺少令人信服的行动。

  血液是生命之河。把无偿献血知识介绍好,把无偿献血制度落实好,把无偿献血者的利益保护好,这是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相信这样做了,纯洁的血液之河就会畅流不息。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14日 第五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