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草原育英才(文化采风录)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05:08 人民网-人民日报 |
王玉芳 6月的草原蓝天丽日,白云飘飘。中华文学基金会“育才图书室”工程的脚步已延伸到祖国的北疆内蒙古自治区。他们不仅给大草原里的七十二所中、小学送来了图书、电脑、电视机,还送来了炽热的爱心和无限的希望。 杜尔伯特草原的红格尔苏木(乡)位于四子王旗的中北部,汽车颠簸在草原深处,到红格尔蒙校时日已中天,绿茸茸的草场彩旗猎猎,鼓乐声声,孩子们穿着蒙袍,舞着花儿不停地用蒙语欢呼…… 几位老师抓着这次活动的资助者———欧阳祥山的手,一遍遍地说,谢谢,谢谢,这么远来看我们……泪,情不自禁地从他们的脸上落下。欧阳祥山先生也激动地告诉孩子们,他小时也是一个穷孩子,跟着双目失明的姐姐生活,是在部队自学成才。复员后由一个小卖部干起,十年间成为深圳美丽集团董事长。这次被“育才图书室”感召,想尽一个企业家的责任。他还希望有更多的企业界人士关注这项事业。 贺龙元帅的女儿、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散文作家贺捷生激动地说:“这个‘六一’非常高兴,来到我父亲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他生前多次对我说,内蒙古艰苦,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付出很大牺牲,对革命作出很大贡献。他们一直想念这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让我有机会到老区,向老区人民学习并代他向老区人民致谢。今天我来了,圆了父亲的梦也圆了我的梦……手握着话筒,声音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武川县是革命老区。1938年秋天,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在这里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游击队同蒙、汉等各族人民为阻击日寇西进,保卫陕甘宁边区、支援华北抗战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许多忠烈长眠于大青山下。 六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站在大山青脚下,远望先烈们曾经抛洒热血的地方,映入眼帘的不仅是高楼的城市和一望无边的平畴,还有如阳光如花朵般的孩子……若英烈有知也算是对他们的一些告慰吧?!然而,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老区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1921年建校的武川县第一小学至今才有一座还没有装窗安门、完全竣工的五层教学楼。特别是在一个不大的小院落里的一个特殊群体,引起文学基金会和作家、记者们的注意。 两间不足三十五平方米的教室内,有聋哑、视障、弱智三种类别教学的复式班,六个年级。从五岁至十九岁的三十多个残疾孩子们要在这个封闭的小天地里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语文、数学、律动、美术、手工等九门课程。这不足两百平方米的空间还是这些家住几十里外的孩子们的生活住宿区。在这里执教十二年的张老师无限感慨地说,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从很远的地方来,苦苦要求入学,这哪里还放得下一个桌子一张床,取暖的炉子都没有地方放了…… 看到这样的情况,胸前戴着红领巾的中华文学基金会常务副会长、老作家,也是这次活动的带队张锲指着墙壁上的“同是一片蓝天”几个大字,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文学基金会当即决定不仅为武川县第一小学建立“育才图书室”并为残疾孩子们命名中华文学基金会“育才特种教育学校”,还破例为残疾孩子们献上一万元教学经费和一台彩色电视机。面对一包包书、一台台电脑和电视机,孩子们跳着唱着乐着!清纯的眼睛似天上悠悠的白云,粉红的脸蛋儿像草原上的海棠花儿,他们围着我们说,喜欢书,喜欢电脑和电视,因为那里面能看到外面的世界……“知识改变命运,现在决定未来”这是孩子们手上举起的标语。 感动的场面不禁让人想起,去年“六一”,温家宝总理亲笔复信支持以作家、教育家为代表的五十五位作家倡议为西部等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募捐建立“育才图书室”的活动。一年来,“育才图书室”的工程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已用二十二万册书,三百七十八台电脑的数字,拼写出无数感人的画面,深深地镌刻在云贵高原的西双版纳、黄土地上的延安、甘肃的天水和安徽大别山区,还有这草原的孩子们心灵的版图上。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14日 第十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