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治庸”多少都是一种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06:57 大众日报

  毕舸

  6月11日,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梅某,因工作责任心不强、严重违反审判工作规定和纪律被罢免职务。这是5月8日中共兰州市委全委会通过“治庸计划”以来,第一个因“不作为”而被免去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6月13日《中国青年报》)

  老实说,这不是什么新闻了,浙江省纪委刚刚发表了去年“治庸”的成绩:8000余名影响机关效能的机关工作人员,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受到了党政纪处分甚至被勒令辞职。从“绩效政府”概念到“问责风暴”,这些年,在“治庸”这块试验田上,地方政府一轮又一轮地播种着“治”的种子:有每年一度进行部门作风评议、倒数一二名的部门负责人引咎辞职的;有纪委带着摄像头像记者一样暗访、发现一个就当场查处一个的……几乎隔三差五,就会爆出一套由某地“创造”的“治庸”新举措。

  可现在,我们还有多少人记得最初那些“治庸”新举措带来的实际效果?1个人下课也好,8000人下课也好,问题不在于有多少平庸的官员为此下课,而在于当地政府是否实现了全机关提高公共管理效率的终极目标?

  实际上,“庸官”这个概念永远是“对上”而不是“对下”的,“治庸”的重点不是放在基层工作人员身上,而应放在负责一个部门的领导身上。古人说得很明白,“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甚,政益乱。”意思是上级的作风是下级的指南,领导的言行是普通公务员的仪范。一个平庸的领导在位,整个部门的行政作风都会趋向于无为。

  综观各式各样的“治庸”新举措,都是出在治普通庸员的层面上,顶多涉及到某些中层领导,一到要害职务,就基本戛然而止了。所以,“治庸”继续走“上治下”的老路,“治”的庸员数量多或者少都是左右为难的尴尬:“治”的少,无疑是隔靴搔痒;“治”的多,则倒映出这个部门的整体运作生态出现了问题。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