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五年磨一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09:01 解放日报

  昨天傍晚,当记者赶到市一医院重症监护室时,做完手术已近20小时的任远航已能进食。告别糖尿病的她,再也不用“缩食”和忌口了。主刀医生谭建明告知:目前从各种报告来看,患者的多项生化指标均属正常,手术效果十分顺利。

  五年磨一剑,多少坎坷路,谭建明,这位亚洲首例胰岛细胞联合肾移植的主治医生,终于给千万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梦起一则新闻

  毕业于四军大的谭建明,原本学的并不是专攻糖尿病。是身边越来越多朋友不能吃“糖”的现实,令他盯上了糖尿病———难道除了一辈子注射胰岛素外,就没别的根治办法了吗?

  记得是在2000年初,一则电视新闻吸引了谭建明。

  在播放的国际新闻中,美国宣布投资1.5亿美元,开展胰岛细胞移植临床研究,希望“征服”糖尿病。“胰岛细胞移植”去“征服”糖尿病?!这一晚,时年41岁的谭建明,就下定了决心:从自己从事的“移植”出发,寻找糖尿病的克星。

  尽管这是一个连美国人都刚开始摸索的领域,尽管没有任何经验,谭建明还是决心向“世界级难题”冲击。

  谭建明是幸运的。2000年为推动科教兴医,加强治疗研究,上海成立了一批临床医疗中心,市一医院的器官移植中心就是其中之一。靠着扎实的论证和良好的应用前景,“胰岛细胞移植”一举获得中心首批资助。从此,谭建明开始了他攻克糖尿病的艰难跋涉。

  上海助我圆梦

  “胰岛细胞移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分离胰岛细胞,通过分离器和特殊的酶,从供体胰腺中提取有足够浓度、活力的胰岛细胞。

  首先,得完成对数百只小白鼠的动物试验。虽然辛苦,进展还算顺利。整整两年,谭建明对动物胰岛细胞分离,已掌握相当娴熟的技巧。实验室里数百只小白鼠,个个胰岛细胞都分离得漂亮。

  可同样的技术一到人体胰腺上完全没用,提取有效成分往往非常稀少,有时甚至为“零”。

  就这样,每次兴致勃勃,每次又彻底受挫。“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就会不行?”……

  无数个问号打在谭建明脑海之中,问得自己发懵。2002年年中,研究进入最低迷、最渺茫的阶段,看不到任何希望、想不出任何原因,谭建明在黑暗中无助地摸索着,一时愁得咽不下饭,愁得头发都少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经费一分分花掉,每分离一个人体胰腺,要花3万多元,一连40多个胰腺试验,几乎耗尽了所有启动经费。

  怎么办,真的是要到山穷水尽?

  “不能放弃啊,我看好这个项目。”困难中,市一医院院长柳秉乾一再鼓励。

  谭建明告诉记者:“当时院里还召开特别会议,破例特批200万元经费。当时的市卫生局刘俊局长来视察,了解到项目的前景和困难,也当场表示,从社会发展基金中再拨200万元支持。”谭建明说,那时连他自己都有点动摇了,但领导鼓励说,创新需要投入,创新也有风险,只要瞄准方向,就得坚持干。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在不断地研究与借鉴中,终于,人体胰岛细胞分离在2002年底取得突破。“上海,是一个助我圆梦的地方。”

  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3年初,谭建明成功为一位13岁孩子做了胰岛细胞移植,比日本还早半年。如今,两年多过去了,孩子各项指标健康,不需要注射胰岛素。

  从“纯”胰岛细胞移植成功的那一天起,谭建明就有了更长远的考虑。糖尿病患者中,最后并发肾衰竭的很多,不少需要进行肾移植,但按常规疗法,为避免肾移植的排异反应,往往要使用激素类抑制药物,但激素对胰岛细胞又有杀灭作用。而同时做这两种移植手术,被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国际上,一般是先肾移植,然后至少得等两年以上,待排异现象减轻后,才能进行胰岛细胞移植。但往往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患者糖尿病还会进一步加剧,有的重病人等不及,只能抱憾去世。

  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谭建明率先世界进行“免疫抑制药物对成人胰岛细胞毒性作用及其防治”研究。历经两年,筛选出两种对胰岛细胞影响较小的药物,并找到了临床中进一步降低其毒性的方法。这是亚洲首例胰岛细胞联合肾移植成功的先决条件。据谭建明助手透露,说“亚洲首例”还有点保守了,其实欧美至今也尚未有明确宣布同类手术成功的先例。

  三问糖尿病“根治术”

  问:胰岛细胞移植真是糖尿病“根治术”吗?

  谭建明:只能说是根治部分糖尿病。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中80%以上、Ⅱ型中约20%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通过胰岛细胞移植治疗。但有的糖尿病并非胰岛素“制造零件”坏了,而是“利用零件”出毛病,就没法用这种方法治了。Ⅰ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三四成。胰岛细胞移植根治糖尿病的概率很高,目前全球已完成500多例手术,据美国统计,能告别胰岛素的超过80%。

  问:胰岛细胞移植这么好,什么时候能广泛推开?

  谭:胰岛细胞移植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全新方法,在广泛推开前,必须经过大量临床试验,这和新药上市是一样的。另一方面,胰岛细胞的供体难获得,也是阻碍其推广的重要原因。由于提取技术限制,目前一名受者所需胰岛细胞移植量,需由两到三名供者提供。供者须与受者血型相同,且提取时间前后不能超过48小时,因此取材成功的概率就比较低。下一步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分离胰岛细胞的数量,同时也在尝试“克隆”胰岛细胞,到时胰岛细胞移植才能惠及万众。

  问:胰岛细胞移植,为什么“落脚点”是肝脏?

  谭:胰岛细胞移植不是移到患者的胰腺,因为长期患糖尿病,患者胰腺的内环境已遭破坏,即使移入也无法生存。肝脏供血充足,离主干血管近,方便新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血管,发挥作用,而且肝脏是人体排异反应比较弱的区域。基于这些优点,它被选为胰岛细胞的“落脚点”。

  市一医院院长柳秉乾:胰岛细胞联合肾移植术,获得的是革命性的成功,它为成千上万的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祉。如果这种手术技术能够推广,并像肾移植、肝移植一样普及开展,今后困扰人类的糖尿病将完全能够根治。

  美国华盛顿大学罗伯逊教授:随着胰腺移植的成功率不断提高,胰岛细胞移植成功率也随之攀升。目前,胰岛细胞移植的术后两年成功率已达80%,但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胰腺移植,是很有前途的方向。但为进一步提高胰岛细胞移植的成功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我的生活有了盼头”

  家住徐家汇街道的老陈已有近10年糖尿病史,看到本报昨日刊登的《糖尿病终遇“克星”》,他喜出望外,一早就打来电话,询问是否也能做移植手术。电话中,他“痛说”一番身患糖尿病的苦。

  今年已过半百的老陈,吃饭痛苦。每当外出赴宴,虽红酒、甜食不拒,却饭后躲进洗手间注射胰岛素。“何苦这样折磨自己?”老陈说,“自从戴上‘糖尿病’这顶帽子,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做,生活全没了乐趣。拼死也要吃一点,但咽进肚里,又怕得很。”

  饭店吃不好,家里也吃不好。妻子考虑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特殊性,炒菜从来不放糖,零食全藏起来,早餐不能食粥,中餐晚餐只敢咽个半饱。至于苹果、香蕉,通通都要“计数分配”,理由是水果富含果糖、蔗糖、葡萄糖,消化吸收快,极易使血糖快速上升。

  得了糖尿病,该吃啥?这样的困惑已让无数糖尿病患者走入误区。二医大的一项调查显示:一味追求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膳食总能量摄入已低于正常标准,营养素明显摄入不足,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也严重缺乏。

  生活没质量,餐餐吃药、顿顿打针、定时验糖,老陈说,为了多活几年,他不得不忍受。“我心里矛盾啊,总打针肯定会形成药物依赖,我不想成为离不开药的人,但少了药,血糖指标马上又会反弹。难啊。连我女儿都心神不定,害怕遗传,现在就不敢吃巧克力了,人都瘦了。”

  得到记者确认,昨天的手术已成功,老陈松了口气,“战胜糖尿病,我的生活有了盼头。”

  (集成:郭泉真)

  “祝大家都能‘任生命远航’!”

  ———患者任远航的话

  任远航是接受亚洲首例胰岛细胞联合肾移植的病人;同时,她又是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的医生。“医生病人”的双重身份,让她在面对生死考验的时候,显出与众不同的平静与勇敢。

  胰岛细胞联合肾移植,史无前例,如果出现手术意外,完全由病人自己负责。如果不动手术,任远航还能延续5年的生命。是残喘还是冒险,任远航选择了后者。

  她没有给医生任何压力。“虽然这项技术还不成熟,但我愿意去尝试,哪怕手术失败了,能在我身上积累一些经验,也是我为医学事业做出了一份贡献。”这是她在手术前说的。

  偷偷地,她又对丈夫李德胜说,“虽然因为糖尿病,我心脏和肾都不好,但还有角膜可以捐。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帮我完成心愿。”七尺男儿满含热泪,向记者转述这段话。

  这是另一种感动。一个人在最后关头,依然念着别人,何其难。主治医生谭建明说,很多医学研究的进步正有赖于这样的病人支持。他感谢任远航的信任。

  “5年前的6月13日我刚做新娘,5年后的6月13日我做了回新人!”手术后的任远航说,希望她的成功,是千千万万糖尿病患者被治愈的开始,“祝大家都能‘任生命远航’!”

  顾泳 本报记者 诸巍

  本站点所有内容为解放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及建立镜像制作:解放日报网络部联系电话:(8621)63521111转网络部传真:63515783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