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他的写照”(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09:56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在核心领导岗位工作多年 到延安第一天就初次见面 陈云同志在党的核心领导岗位上,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甚至可以说几乎是最长的。于若木说,“在这样高的位置上停留这样长的时间,没有他的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很难做到。除了他,没有第二个人。”陈云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名字,可大家又多少感到陌生,找他的文章都不容易。因为“他在世的时候出他的文集他都不同意,有人写了一些文章,让他审稿,他把有关他的一些事情大量地删掉了”。 于若木 年仅16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11月29日,于若木来到延安,她到达延安的第一天,只身前往苏联为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重新建立联系立下汗马功劳的陈云突然乘飞机回到了延安,当时她就第一次见到了陈云。 毛主席说喜从天降连抛帽 子 敢说真话批“高指标危害大” 于若木 回忆,“他是乘苏联飞机跟其他人到达延安的。他们到达时开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会,毛主席致欢迎辞,他喊喜从天降,把自己的帽子高高地抛向空中。隔几分钟,又喊喜从天降,又把帽子高高地抛向空中,这样重复了三四次。陈云也讲了话,他的上海普通话的口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若木 跟陈云年龄差14岁,陈云给于若木哥哥写信时说两人“志趣相投”,但于若木给哥哥写的信里说担心自己经验、经历还有学问跟陈云差得太多,有点不自在。于若木说这个不自在延续了很长的时间,因为陈云在党内的地位很高,工作经验丰富,“我很欣赏他处理事情的老练、沉着,总觉得自己党龄短,经验少,很多想法是幼稚的,觉得自己跟他之间差距太大。但是我不断学习,也越来越感觉到陈云的平易近人,不自在的感觉就慢慢淡化了。” 提到陈云不能不提1958年,大跃进,陈云是搞经济的,知道这里头有哪些问题,可是中央决定制定1959年要生产什么,钢生产多少,棉花生产多少,陈云看着这个数字不对,很担心。于若木回忆,陈云的反应是“这高指标危害太大了”,“我私下里跟他这样议论,他说,如果还要大干快上,不碰壁不会回头的”。陈云知道说这话是要冒风险的,但“他出于他的党性,不能不说,他有言在先。我记得秘书拿来一个文件,材料上有钢铁指标的一个数字,他写得清清楚楚的,拿走了以后他跟我说,记录在案,存档,有据可查”。 没隔多长时间,结果出来了,毛主席夸陈云同志看准了,同意他的观点,指标降下来了,陈云特别高兴,“但他也没什么表示。这就是他值得佩服的地方,党性强,不计个人的得失。因为敢直言是有风险的。” 供应黄豆白糖解决干部浮肿 设法为全国人民补充蛋白质 上世纪60年代初,发生三年自然灾害。于若木说,那时候物资缺乏,而且号召每个人减自己的粮食定量,支援别人,“我们都减了,从30多斤减到20多斤,减定量。我的女儿陈伟兰当时在科技大学读书,住校,她就得了浮肿病。我当时在国家科委工作,我们的办公室就有两个人得了浮肿病,这就是普遍的热量不够,蛋白质不够”。 陈云一辈子有一句话叫睡觉第一,吃饭第二,但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就是吃饭第一了,于若木给了一个建议,提议黄豆可以增加供应量。 国家科委内部刊物《科学实验研究动态》有一篇文章,解释浮肿病的原因主要是蛋白质不够,如果一天能有二两大豆就可以解决浮肿病的问题。于若木看了以后觉得有道理,把这篇文章拿给陈云看了。陈云看了以后,毫不犹豫就写电报给东北,调大豆进关。后来为了解决干部的浮肿问题,就给干部每个月定量供应黄豆和白糖,处长以上的干部有这个待遇,所以当时流行“糖豆干部的待遇”的说法。后来陈云又考虑全国人民的营养问题,他了解到,每个人每天需要蛋白质70克。“那时候他说先解决大中城市人口的需要,然后再解决其他,因为当时大豆产品也有限。当时如果一天一个人有二两大豆,可以解决一部分蛋白质需要,另外一个月有两斤带鱼,还有几斤肉,这样再加上主食、蔬菜解决一部分,就能够基本满足城市人口的蛋白质需要。” 恋爱追问“你不会骗我吧” 病重时回答“我没骗你吧” 于若木 回忆说,陈云病重时对她重复一句话,“我没骗你吧”,因为两人在确定恋爱关系时她曾经问过他“你不会骗我吧”。于若木认为两人在一起的日子里,生活、工作都是彼此比较满意的。有一次春节陈云接见烈士的子弟,于若木找出一套衣服给他穿,陈云说“你给我那套衣服怎么搞的,又合身,颜色也合适”。“他最高表扬的话,就是‘你怎么搞的’”。于若木回忆,陈云平常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听评弹,听到入神,有时会心微笑,有时就会开怀大笑。 初次相处是“当革命工作去做” 大约在1937年底,陈云流鼻血旧病复发,中央组织部想从陕北公学女生队找一个人去护理他。于若木原是北平女一中学生,“一二·九”运动骨干,又是党员。组织上见她政治可靠,便推荐她去护理陈云。 于若木 认为自己没进过护校,没有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是很合适。“但是组织做了决定,应该服从。因为当时在陕北公学党员比较少,我们五队,女生队只有四五个党员,找一个党员,而且条件比较合适,也是不容易的。”她开始是“当革命工作去做”。 “我去后,只是按时往他鼻子里滴药水,并没更多事可做。医生要求他静养,不能做很多工作,所以他便经常和我聊聊天,有时还让我唱革命歌曲给他听。” 于老说:“人相处久了,彼此便自然而然产生感情了。”两人关系逐渐密切起来后,有一天,陈云对于若木说:“我是个老实人,做事情从来老老实实。你也是一个老实人。老实人跟老实人在一起,应该能够合得来。”不久,于若木二哥来到延安,陈云把他作为于家代表郑重其事地请来,向他说明打算跟于若木结婚的想法,征求他意见。于若木二哥对陈云印象甚佳,便欣然同意。 婚礼只花一元钱买瓜子花生 据于老介绍,结婚那天晚上,在中组部院子的一间平房里,举办了一个简单的结婚仪式。陈云拿出一元钱,买了一些延安当时能够买到的花生、瓜子、糖果、红枣等。晚上灯光很昏暗,用的是煤油灯,煤油上加一个棉花做的灯芯。 尽管那时延安生活很艰苦,但心灵手巧的于若木却总能把日子调剂得甜甜美美。她回忆说:“婚后,我给陈云做了个土沙发,底下是个木箱子,后边靠背是块木板,上面垫一些棉花絮,就算是沙发了。当时我们窑洞里有个书架,上面放有很多马列的书,为了防止灰尘落在书上,我用白布做了一个帘子,四周用拆开的黑袜子镶边,中间再绣上几朵六瓣花,陈云说很好看。那时候我们用的是煤油灯,我每天都把灯罩擦得亮亮的。”于老告诉记者,刚刚结婚,陈云就接连用三个晚上给她讲党史。一时间,“陈云在洞房给于若木上党课”被中央组织部的干部们传为佳话。 应酬赴宴从不动筷子 回家独自吃平衡膳食 12粒煮花生米是多年早餐习惯 白岩松: 陈老在大的经济方面是权威,统筹兼顾也是陈老提出来的,在家里这个账本是谁管?是您管还是陈老管? 于若木 :家里就是我管,我管家的时候,买菜、定买菜的单子是我定,每天的食谱也是我定,每天做什么菜,我开单子,由厨师来做,每天晚上我还结账,一个月还结一次账,几个月我还做一次总账。 白岩松: 我手里有一个单据,这是从1959年到1960年9月,于若木工资的退回,加起来2208元。当时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15个月工资干吗要退回去呢? 于若木 :1959年陈云需要休息,叫我陪他去休息,我陪了一年多,他说你陪我期间不能拿工资,但是机关给我领了,我结束休息后,全部退回,他们给我一个收据。 白岩松: 陈老几乎不请客,也不在外头吃饭,他怎么做到这点的? 于若木 :他不请客,也不被请,需要他去应酬赴宴的时候,他一点不吃,还是回来吃他的平衡膳食,有一次小平同志宴请金日成,让他去作陪,他都没动筷子。 陈云同志体质弱,早在延安的时候,陈云就把自己的身体比作“木炭汽车”。 每到吃饭时,陈云都会坐在办公室一张桌子边独自享受他的平衡食谱,他几乎不和家人一起吃饭。米饭中午二两、晚上一两五,严格的平衡食谱让陈云的每一顿饭都变得数字化。12粒煮花生米是陈云多年的早餐习惯。(来源:广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