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方式的建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11:08 人民网

  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从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努力针对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所呈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灌输式、渗透式、自育式和氛围式等基本方式的建构,并使四者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是当前开创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新局面的着力点。

  首先,灌输式是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方式建构的基础。

  网络文明是以网络本身为物质条件,以校园网为基本空间,以大学生在电子范围内表现出的网上优良精神风貌、价值观念、道德行为、人际关系和文化氛围等为基本内容的一种新型文明。开展这种网络文明教育,离不开系统的网络文明理论教育这一基础方式。既然大学生普遍看好互联网,将其视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高校网络德育工作者就应该主动抢占这一阵地,积极开展正面的网络文明理论灌输,努力形成网络文明理论教育工作体系。

  一是使网络文明教育基地化。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基地应由“马列网”、“红网”、“启迪”等一大批品位高、经典型的网站构成,其基地化建构应加强两个方面:内容上,要通过“两课”教育教学这一主阵地主渠道来选定文明理论性强、对大学生具有深刻启示价值的内容上网;形式上,版面设计和栏目都应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开发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超文本结构的电子教材,使大学生视觉、听觉均产生立体之感,增强网络文明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二是使网络文明教育专题化。网络传输便捷、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全球共享等特点便于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突破传统文明教育空间的局限,便于从事文明理念的调查分析,重新进行整合与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而深刻的网络文明教育工作。如“两课”教师可开设“网络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专题,“遵守社会公德,建设网络文明”专题等。

  三是使网络文明热点难点问题论坛化。要组织专家学者制作一批思想性、教育性、生动性强的文明信息资源上网,设置论坛,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针对网络文明观和方法论中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力求把深奥的文明理论编成生动可感的计算机程序,吸引大学生主动参加论坛讨论,使大学生在论坛讨论中受教育、得锻炼、长才干、做贡献。

  其次,渗透式是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方式建构的重点。

  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渗透式是指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要遵循大学生文明观综合影响和渐次发展的规律,将网络文明教育内容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种教育因素及途径之中,以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状态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大学生网络日常文明教育工作是大学生网络系统文明理论教育的深化和补充,利用网络文明教育渗透方式这一重点,可使大学生网络日常文明教育工作的渠道大大拓宽。

  一是开展网上思想沟通。通过E-mail、QQ和BBS聊天室等各种形式,让大学生就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自由发言,网络德育工作者则参与其中进行网上思想沟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超时空性等特点,创造平等、自由、信任、共享的情境,进行正确文明观的导航,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认识和处理各种网络不文明现象。

  二是设置“网络党校”。依托这一新载体,不仅可以满足更多大学生学习党的知识、追求政治进步的需求,而且利于开展网上党员评议监督,由于网上评议比较直接和公开,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更可得到有效促进和提高;在网上还可设立党章学习交流版面,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可以上网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网络德育工作者也能上网与之交流谈心,帮助他们解决网络文明观和方法论上的困惑。

  三是建立“网上团校”。高校网络文明教育者可在网上开设“学习释疑”、“生活指南”、“理论经纬”、“青年信箱”、“两课辅导”、“专家访谈”、“就业导航”、“信息新干线”、“网上学术沙龙”和“网上团日”等栏目,使其成为大学生的“信息源”、“释疑箱”和“导航灯”。“网上团校”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网页更新速度快,且不受时空限制、选择余地大,具有传统团校所无法比拟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再次,自育式是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方式建构的关键。

  实现教育效果的关键是促进自育即自我教育。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是网络文明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最终结果是将作用于大学生身上的外力转化为内力。这种转化,不能单靠灌输,关键在于吸引大学生进行自育。可以说,没有自育式的网络文明教育,是不完善不成功、甚至是实效不佳的文明教育。因而,应从多方面推进网络文明自育式框架建构。

  一是开辟网上社团活动。网上社团活动相对现实社团活动别有风味,它既便于也更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在组织、参加活动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由于网络的平等性、数字化和超时空性,网上社团活动更有利于自我教育。

  二是开拓网上第二课堂。它有利于大学生在网上自学中进行自我教育,如网上学术讲座、网上科普与技术革新课堂、名著点阅艺术赏析等。开拓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旨在培养大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修养、深厚的民族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里,网络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三是进行网上心理咨询。据最近湖南5所高校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很突出。由于网络具有交互隐蔽性、安全便捷性等特点,有利于大学生打开心扉,进行双向沟通,能够取得优良的自育效果。因此,高校应利用网络建立心理健康咨询网站,给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设网上心理咨询,这比传统方式更有优势,特别是情感和个人隐私方面引起的心理问题,大学生更愿意通过心理在线寻求指导和自育。

  四是开展网上思想文化交流。在网上开展思想文化交流,其生动性、新奇性、娱乐性及普及性均强,大学生可在网上一展风采,激发内在活力,“兴奋点”高涨,并在精神振奋的思想文化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自育效果。

  第四,氛围式是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方式建构的保障。

  在建构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方式过程中,必须既靠耐心细致的文明理论教育,又要靠科学有序的严格管理,通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网上言行,把所提倡的文明观念和文明标准融于各项管理之中,使自律与他律有机地统一起来,并寓人文关怀、情感满足于网络优质服务之中,达到优化环境、烘托氛围的育人效果。

  一是严格依法管理。高校应建立“网上执法队伍”,通过“服务器控制”来执法。国有国法,网有网规,大学生网上言行也必须合法。《宪法》、《民法》、《刑法》等在网上同样适用,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乃至高校制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办法》、《宿舍网络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都必须严格得到执行,以净化网络环境,为营造有序的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氛围提供保障。

  二是创设网络礼仪。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的人际交往,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需要创设一种特殊的礼仪表达方式即“网络礼仪”。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适合且便于网络交往、判定网络行为者是否文明礼貌的行为方式。在此基础上,要培育大学生网络慎独精神,从“七不”即“不做网虫、不做黑客、不抛垃圾、不传送淫秽物品、不毁信誉、不侵权和不轻信”做起,加强网络文明修养。

  三是强化防范管理系统。要筑牢“防火墙”、堵住“入侵者”,对境外有害网站进行封堵以禁止访问,抵御内外“黑客”攻击,为开展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提供良好氛围。

  四是提供优质网络服务。网络服务内容很多,如图书出版情报信息,现代技术中的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各种专业数据库,网络新闻快讯、重大事件专题等,其特色是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且文明理念导向正确、感染力强,很有利于高校提高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实效性。

  (作者系湖南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文章仅供学术交流,文中包含的立场、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所持,不代表人民网立场)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