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青岛故居旅游期待成“线”老城区历史文化园区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09:03 水母网

  只有百余年城市历史的青岛,有着傲人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在2005文化建设年的活动内容中,一项有关故居保护与开发的计划被提上日程:市有关部门将拨款整治改造名人故居,康有为故居周边环境将进行整治,老舍故居、闻一多故居将对外开放,这三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名人故居将串成一条名人故居旅游线路向游人开放。“三点一线”的开发,必将带动其他名人故居向人们开启大门。

  昔日故居今安在?

  历史名人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保护和宣传文化名人遗产是社会文化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名人故居作为城市文化品位的要素,具有很高历史价值。20世纪30年代,文化名人荟萃青岛,以老舍、闻一多、王统照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名人对青岛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青岛在我国新文化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文化名人故居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康有为、老舍、王统照、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杨振声、萧红、萧军、舒群、华岗等。这些故居表明了青岛不仅是享誉海内外的海滨旅游城市,还是一座蕴涵着文化遗存的城市。这也形成了青岛独有的城市特色。

  但名人故居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除康有为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并辟为专业博物馆,位于中国海洋大学校园内的闻一多故居被命名为“一多楼”并设立展室外,其他名人故居或为办公场所或为居民院落,因为缺乏管理、保护和修缮,大多数故居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风采。

  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

  专家认为,名人故居需要转化为一种文化产业。作为以市场运作方式来实现文化价值的文化产业,关键在于要把文化产品推向市场,让市场对相应的文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换句话说,开发才是对故居最好的保护形式。尽管青岛的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但“商品转化率”却很低———青岛的重点文化名人故居有20处,但目前经过开发后向游人开放的只有康有为故居。康有为故居纪念馆馆长隋永琦向记者介绍,康有为故居开放5年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游客接待量日益增多,除了游客参观之外,许多家长也带孩子来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在开放和经营中,康有为在青岛的那一段历史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而由于要向游人开放,故居的环境也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状态。但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精致程度要不断增加,否则很难吸引目光。隋永琦介绍,康有为故居纪念馆要进一步丰富馆藏,提升文化品位,改善展览手段和方式。另外,还要加大推介,强化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另据了解,王统照故居、老舍故居、梁实秋故居等也在计划逐步修复开放当中,对暂时无条件开放的文化名人故居,文物局将制定维修计划。

  文化资源需要串联整合

  隋永琦向记者谈起,常有游客在看过康有为故居后向工作人员打听其他名人故居的情况,但他们只能遗憾地告诉游客,那些故居暂时还没有开放,只能观看一下建筑外观。对此,市文物局局长魏书训认为,如果仅仅简单地开放,或者各个故居各自为战,对于故居的旅游开发极为不利。文化资源需要串联整合,只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线路,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产品推介出去。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小鱼山文化名人故居区”的概念已经提出。小鱼山一带是当年文化名人聚集的区域,这一概念的提出,整合了文化旅游资源,圈定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使小鱼山成为青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的“代言”。这一区域的开发,并不只停留在表面和外观,而是注重历史及文化内涵的挖掘。只有深挖其文化内涵,让世人更多地了解和认识它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故居期待共同关注

  今年5月,由青岛市文化局、文物局联合组织的《保护文化遗产,共建文化家园》特展在大学路橱窗开展,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作家、企业家、部队代表等组成的文化遗产保护巡访活动成员与各界观众一起参加“走近名居、走近历史优秀建筑”。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之所以开展这一活动,是想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自己家乡拥有的宝贵财富,投向名人故居更多的目光,让开发利用名人故居成为市民的共识。

  除此之外,故居开发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经营。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寻求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办法,并用市场经济的手段,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融资,这才是保护历史优秀建筑的有效办法和措施。总之,保护和使用好名人故居,应是岛城人共同的责任。

  观点

  故居游给青岛旅游“添彩”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马波

  青岛是适宜居住的地方,上世纪20年代之后不断有名人大家来青,造就了青岛独有的文化资源。多年之后的今天,这些名人故居仍应与当时的人物、背景紧密相连,这样才能保持其生命力。如果进行开发,可以把人物的思想、业绩、贡献结合起来,不仅向游人展示,也可以对中小学生和特定人群进行教育。在开发方式上,目前我们还有些分散和形式单一,开发力度不强,方向不明确,只是简单的建筑物的展示。小鱼山一带很有“欧洲城”的底蕴,抓住这一理念进行改造,对名人故居打入旅游市场很有益。故居虽然不是旅游的主流,但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好这一市场,可以使青岛的城市旅游锦上添花。

  推介要以保护为基础

  市旅游局办公室主任宋宗涛

  本着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化经营理念,打造青岛文物旅游品牌,可以使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开发和城市旅游都开辟出新的路子。在我市旅游市场的推介中,我们也打出了青岛文化名人故居旅游线路的牌子,名人故居区作为文化旅游的一个品牌,很有向游客推介的价值。但这一旅游线路的开发必须以名人故居的保护完善为前提,如果条件成熟后将这条旅游线路推出,必将为青岛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增添新力量,也能够加大青岛文化旅游的含金量。

  打出“青岛制造”牌

  四方区文化馆馆长孙其光

  小鱼山周围尤其是大学路,是岛城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比较集中的地方。可以借在这一带进行招商投资,建成集文化名人故居、咖啡屋、书屋等文化气氛较浓的建筑为一体的文化“新城中城”,并激活这一带的文化寻根热潮。对名人故居的推介,归根结底还应落在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上。这些名人与青岛有着紧密联系,为青岛留下了独有的文化遗产,但这些内容我们宣传得不够。应抓住“青岛制造”这一题材,征集这些人物的作品,让他们充实和立体起来。

  故居旅游期待成“线”

  华青国际旅行社王夕刚

  对于海外的游客来说,名人故居是旅游行程中很感兴趣的一站,在上海、北京等地,故居是旅游市场中相当大的一块市场份额。在我们青岛,“故居游”暂时还不成型,只能停留在特色建筑的观赏层面。如果“三点一线”开发成功,青岛就有了第一条较为系统的故居旅游线。希望在展品内容上能够丰富一些,因为游客游览名人故居,更多的是关注“名人”本身。

  链接

  上海:巨资铺就“文化名人街”

  记录了上世纪以来上海历史文化轨迹的多伦路,曾是群贤云集、东西汇聚之地,鲁迅、茅盾曾在此工作,文学名著《倪焕之》在此写就。2001年,由上海虹口区政府和上海星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斥资20亿元人民币打造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是上海继“新天地”后实施的又一“修旧如初”的大型开发工程。多伦路从规划设计到商区运营、社区管理,都邀请了中外艺术名家的加盟。与一般的旧区改造、商业开发不同,多伦路开发不仅仅停留在享用先辈的遗产上,而是使历史与现实在这里对话,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传统与时尚在这里碰撞,重新激活其文化活力,使之成为真正体现艺术价值的社区。

  重庆:打造抗战名人旧居游

  今年,重庆沙区将推出作为红色旅游线路之一的抗战名人旧居旅游精品线。沙区共有400多处文物,其中抗战时期的遗址遗迹就有110处。在抗战期间,曾有200多位名人旅居沙坪坝,目前还保留有这些名人的故居约30处,包括沙区东北部的林园,现三中内的柳亚子旧居、丰子恺旧居,歌乐山的冰心旧居等。从2003年底开始,沙区政府开始逐步收回名人旧居的产权,并进行抢救性修复,着手打造沙区抗战名人旧居旅游精品线。在这些名人旧居中,沙区政府规划,以冯玉祥、郭沫若和张治中旧居为三个中心点,逐步带动区内其它名人旧居的修复工作,形成贯穿沙区的名人旧居旅游精品线。

  广州:梁启超故居办展览

  位于广州新会茶坑村的梁启超故居,是一幢古朴典雅的青砖土瓦晚清时代建筑。故居西侧的纪念馆,以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展现梁启超爱国图强、毕生奋斗的事迹,馆藏珍贵史籍,展示其不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体系。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位于广东江门新会茶坑村的梁启超故居举办“梁启超和他的儿孙们”图片展,共展出图片、书信、手迹等100多篇,以梁启超教育辅导子女为主题,从如何追求知识、与子女相处为主题,从如何树立人生目标、如何追求学识、与子女相处艺术等多方面展示梁启超的智慧和超群的学识。

  故居背后的故事

  讲述人:鲁海 康有为:在“天游园”终老

  1917年,康有为参加张勋复辟失败后首次来到青岛。在汇泉游览后,他写下了《青岛会泉石矶望海观潮高至数丈异观也》一诗:海水冥闬望石矶,怒涛高拍入云飞。飞帆渺渺和云水,岛屿青青日落时。

  康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原为德国总督副官的宅第,1923年,康有为买下此宅并取名“天游园”。康有为认为“屋虽卑小,而园甚大,望海碧波,仅距百步。”康有为每年来青岛都在此住一个时期,直至在青岛病逝。

  2000年,康有为故居正式对外开放。所陈列的许多展品就是康有为收藏的文物和艺术品。康有为去世后,其后人先后捐献给故居一批珍贵的文物资料、照片。展品有康有为生平史迹图片展,客厅、卧室、书房复原陈列,康有为墨宝陈列、康有为藏品陈列等,许多都是他从海外带回来的艺术品与工艺品,再现了一代人文先驱波澜壮阔的一生。

  老舍:岛城写下《蛤藻集》

  老舍是我国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解放后,他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1934年,老舍来到青岛,担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了“小说作法”、“外国文学史”等课程。解放前,老舍的主要创作都是在青岛完成的,包括著名小说《骆驼祥子》、《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分别被收入《蛤藻集》和《樱海集》。

  老舍初来青岛时住在登州路,不久搬到了金口三路,由于邻居家环境太乱,扰得老舍不得安宁,于是又将家搬到了黄县路12号,也就是现在的老舍故居。而在老舍搬来之前,这栋房子里住的是后来成为著名艺术家的黄氏三兄妹———黄宗江、黄宗洛、黄宗英。老舍好客,家中客人不断,他与洪深、王统照、臧克家、吴伯箫等诸位先生的友情,就是在那时建立的。

  闻一多:热爱青松和大海

  1930年夏,闻一多举家来到青岛,应聘为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几经周折,他搬到了学校东北方的一座二层小楼上,1950年,山东大学将校内的闻一多故居命名为“一多楼”。他在青岛除教课之外,还进行了古典文学研究,其成果收在了《匡斋尺牍》中。

  闻一多是爱海的,在《死水》中他写道:我爱青松和大海。他讲的第一堂作文课,给学生出的题目就是《海》。本报记者王瑜责任编辑:邱雁(来源:青岛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精彩铃声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