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仙姑故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09:26 南方日报

  寻找中国最美的荔乡

  历史增城

  本报记者 景小华 通讯员 雷朝晖 实习生 许伟航

  地理

  增城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隶属南海郡。因南海郡原辖6县,新设一县,增多一城,故曰“增城”。

  增城东临惠州博罗,北接龙门,西北连从化,南与东莞隔江相望,地处香港、深圳、广州、东莞等发达区间,是广州东部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舟行忘故道,屈曲高林间……茫然失所旨,无路可能还。”唐代文学家韩愈遭贬,途经增江口,赋诗两首,这是其中的两句,后人由此可知唐代时增城是荆棘丛生、原始森林密布的南蛮之地。

  据史载,增城早在东汉已经建县。宋代北方金人铁蹄惊醒一觉扬州梦,中原汉人望一眼旧时歌榭,喝一杯辛酸冷雨,大举南迁。增城因此受益,开始社会大发展,并输出俊才在政治领域和文化界影响国人。如南宋增城人崔与之在泱泱大国的中枢机构地位显赫,官至礼部尚书、右丞相。至明,又有曾执教过4000余弟子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湛若水,他曾任礼部、吏部、兵部尚书,成为继陈白沙之后的岭南学派一代宗师,与当时理学家王阳明各领风骚。

  增城一地,居民复杂,当地既有客家围拢屋,又有畲族村寨,更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明清汉族村落祠堂寺庙,尤其以坑背村古建筑群为代表,和当地丰富的传说故事一起构成了增城多彩的历史人文类的旅游资源。

  在这里,古风依存。一年一度的荔枝节始自明朝末年,沿袭至今;每年农历五月十二是新塘龙舟节,家家户户包粽蒸糕杀鸡宰鸭,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中秋佳节当地客家人举行舞鱼灯的巡游表演……凡此种种,倍显增城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彩的风物。

  仙榕

  仙榕位于何仙姑家庙一河之隔的增江白湖村,生长在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废置粉厂的烟囱顶上。烟囱高20余米,顶上榕树枝繁叶茂,根须发达,树根从囱顶顺内墙四周一直延到地面。远望榕树,如空中鸟巢,如擎天巨伞,当地人称之为飞榕、仙榕。

  千年仙藤

  何仙姑家庙以北400米处,有一棵巨大的青藤,似蜿蜒盘龙,盘绕在一株古榕和几棵杂树上,人们找不到它的树头须根源自何处。古藤延伸跨度超过30米,独藤成林,绿阴一片,遮地400多平方米,远望如一条绿色彩带,当地人传说是何仙姑成仙后遗留的飘带。

  经植物研究所专家鉴定古藤学名“白花鱼藤”,藤茎最粗部分周长为2.3米,为目前世界白花鱼藤之冠,为稀有植物。我们一行观赏时,正逢6月青藤开花,一树银花挂满头,香气扑鼻惹人醉,一派“六月瑞雪”之吉兆。

  报德祠

  位于小楼腊布村,由宋代的寺、明代的祠、清代的塔等一组古建筑组成,集岭南古建筑艺术之精华。

  正果古街和正果寺

  古街已显衰颓,两边蜿蜒绵延的骑楼诉说着往昔的辉煌。老人摇着蒲扇悠闲地玩着纸牌,孙子在一边独自玩耍,温馨祥和中渗透着或浓或淡的乡土气息。骑楼街绕河道而建,尽头是河边饭馆,有新鲜河鲜供应。

  古街幽幽,坐落着正果寺。它建于南宋庆元三年,明、清两代重修,相沿至今超过900年。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陆秀夫、明朝海瑞等都曾慕名前来参观。寺内保存着宾公生佛真身。

  特色:古刹风情

  地点:正果镇墟

  交通:增城各大车站均有车直达,广州到此需70分钟,荔城到此需20分钟

  游玩指数:

  何仙姑家庙

  传说,八仙中唯一的女仙——何仙姑,故里在增城小楼仙桂村。现今,当地仍有一间何仙姑家庙,靠近增江。据史载,家庙为明代前修建,现存的庙堂经清咸丰八年重修。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硬山顶屋脊和封火山墙,庙内外装饰以木雕、灰雕、砖雕为主,飞檐拍板遍布花鸟、戏曲人物,工艺精湛优美。

  在庙内的瓦背屋脊上有棵百年桃树,虽然生长在缺土少壤的瓦背屋脊上,且从不需要施肥淋水,树虽不高,却硕果压枝。在家庙后山头,有一处由日本友人山冈容治捐资建造11层高的仙姑宝塔。

  家庙有两大节庆,每年农历三月初七仙姑诞、八月初八仙姑得道日,善信自发举行盛大纪念活动,万人空巷,场面蔚为壮观。

  特色:传说中“八仙”之一的何仙姑的乡下

  地点:增城小楼何仙姑旅游风景区

  交通:增城各大车站有车至小楼镇,广州到此只需60分钟,荔城到此只需10分钟

  游玩指数:

  坑背村古建筑群

  建于明末清初。古民居分为10列5排,面朝东北方,各个独立房屋构造大同小异,锅耳墙,纵横着深巷。一座三进深的宗祠作为整个建筑群的核心。在左后角建有碉楼,高5层,首层设有内隔墙、水井和粮仓,而二层多置较大枪眼,碉楼防卫坚固,如遇敌情,全村人可以登楼避难。坑背村古建筑群现为广州地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特色:明代古建筑群

  地点:中新镇坑背村(广汕公路旁)

  交通:广州到此只需45分钟

  游玩指数:

  凤台揽胜

  相传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增城春岗出现一双凤凰,改春岗为凤凰山,建凤凰亭为记。南宋理宗二年(1225),理宗将凤凰山赠给右丞相崔与之,并赐名“菊坡”。

  山顶立亭,全城风光,尽收眼底,成为历代骚人墨客、名流学者吟诗作赋的游览胜地。凤台揽胜包括何仙姑井、万寿寺、凤凰亭、博物馆等景点。山上还安放有南宋右丞相崔与之铭碑石和清代数门古炮等出土文物。

  特色:揽尽荔乡风光

  地点:荔城街前进路

  交通:市区内

  游玩指数:

  温馨提醒

  >>增城人杰

  “岭南五杰”之一崔与之(1158-1239):增城市中新镇人,少时不畏路途遥远,到京师太学求学,1193年中进士,成为岭南由太学取士第一人。他官至礼部尚书,右丞相,累封至南海郡公。为仕30多年间,南宋王朝外有金、夏、蒙三强压境,朝纲废弛,仅以半壁江山苦撑,崔与之多次治世拨乱,显示出安邦治国的才能。他不仅是守边御敌的名将,同时也是学问操守名重一时的文臣。《水调歌头——题剑阁》是他的代表作。在文化界,他给当时诗词界吹进一股清新空气,并形成“菊坡学派”,成为岭南历史上第一个粤词流派。在广州朝天路附近还存有“崔府大街”。

  三部尚书湛若水(1466-1560):增城市新塘镇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官至礼部、吏部、兵部尚书。他创建书院经常讲学写书,成为继陈白沙后岭南学派的一代宗师,与当时著名理学家王阳明各领风骚。他40岁考取进士后在多处兴办教育,弟子4000余人,遍布全国,后人在新塘建“尚书府”、在荔城建“三尚书”牌坊以作纪念。在广州法政路附近有“湛泉大街”。

  >>民俗节日

  新塘龙舟节:新塘赛龙舟历史悠久。自宋代以来,每年农历五月十二日,是新塘赛龙舟的“旺景日”,这天家家户户包粽蒸糕、杀鸡宰鸭,招呼亲朋好友前来观景,热闹程度甚至超过春节。

  麻车舞“火狗”:相传在石滩镇麻车村建村之初,人们为了消灾避邪,家家户户便扎起草人,插上香火,放在门口熏烟。此后有人又用番薯藤、麻绳等模拟龙、凤、麒麟,插上香火,在村头巷尾舞动,祝福吉祥。故民间童谣道:“火狗到门来,添富又添财。”活动一般在每年9月举行。

  中秋鱼灯舞(派潭镇、中新镇):这是当地客家山村的一种传统文娱活动。鱼灯相传是从顺德引入的,顺德大良镇的鱼灯与佛山秋色、番禺沙湾飘色是广州府三大会景之一。增城客家山村的鱼灯,就地取材,以竹料为骨架,以色纸代替绸缎、薄纱,自成风格。每逢中秋佳节,客家人便舞鱼灯庆祝。除在村中表演外,还过村巡游表演。舞者各出奇招又默契配合,引得观众高声喝彩。

  链接

  仙桃今年挂果最多

  今年何仙姑家庙瓦顶上的仙桃挂果累累,长势喜人。据何仙姑家庙的工作人员透露,今年仙桃挂果特别多,是历年之最。

  据了解,今年入春以来,何仙姑家庙出现了“三多”现象,一是桃花多,元月桃花盛开时节,仙桃满树桃花,花开烂漫。二是人多,仙桃本是神奇之树,加上桃花盛开,香气袭人,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参观。三是果多,今年入春以来,天气暖和,适宜果物生长。

  何仙姑仙桃相传是何仙姑师傅麻姑献寿之桃,故又称“麻姑仙桃”。两年前,小楼镇为扩大何仙姑家庙的知名度,提升何仙姑景点的旅游价值,两度对仙桃进行义拍,吸引了大批热心人士和游客前来竞投。2003年,最高一颗仙桃竞投价为5万元,2004年更有一颗投出8万元。

  据悉,今年仙桃成熟时,小楼镇将再次对何仙姑仙桃进行拍卖活动,所得款项主要用于景区的建设。

  图:

  千年仙藤

  仙榕

  何仙姑家庙

  报德祠

  坑背村古建筑群

  凤凰亭

  古街老人 景小华 摄

  赛龙舟

  家庙仙桃 景小华 摄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精彩铃声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