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考作文不是“道德拷问”的工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15:14 人民网

  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来看,今年高考14个省份和直辖市自主命题,全国卷也分成3种,这样一共就有17份不同的试卷,也就有17道不同的作文命题。这样作文题的花色品种多了,可以给学生们更多的自由度度和发挥空间,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我们也遗憾的看到,有些高考作文题目仍然有浓厚的“道德拷问”的色彩。如高考全国卷III作文题是“忘记与铭记”,给出的材料是这样的——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显然,出题者的意图是,是在倡导以直报怨的价值观念,也即所谓“人有恩于君,君不可忘之;人有怨于君,君不可记之”的忠恕之道。这是传统的道德理念,也是今天的主流价值观,但是有些人可能不同意这道题材料中人物的做法,被打为什么就要忘记?在他们看来(包括笔者),这未免不是在宣扬懦夫的忠恕之道。可是,假如秉持这种观点的考生直接赞扬“一点也不宽恕”的精神,恐怕就会被阅卷者视为与命题者的意图背道而驰,与公众公认的价值观相悖,这类作文还有得到高分的可能吗?事实上,那些“另类”的作文在历年的命运大多相同,许多评卷教师在心理上对符合题意而唱反调的作文,选择的往往以低分来表达自己的轻蔑。

  近年来,虽然高考作文正在疏离时事政治,但是仍然有着明显的“道德拷问”的工具的色彩,离思想品德、道德伦理太近。如2001年的作文“诚信”,其价值预设是考生必须认可诚信,这必然堵塞了考生对诚信作进一步辨证的分析。再如2002年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考生只能按照既定的价值预设做出“无可奈何”的选择。这种沿袭已久的“思考思想意义,贬抑小我,高扬大我”的命题思路,未免闭塞、单一甚至僵化了。这样的作文题目空泛,不利于学生抒真情、写真意。学生不是为了情感需求而写作,而是为了考试得高分,功利主义倾向较重,就必然造成假、大、空的高考“八股文”。

  高考作文考试不是封建时代的科考文章,非要“代圣人立言”,也不是当地社会的道德测验。即使政治考试和道德考试,也只能考查一名考生对于书本上的政治知识和道德知识掌握得如何,因为道德的本质是实践性的,所以没有任何一种考试能准确测量一个人实际道德水准的高低。。当然,高考作文也不应该是刻意离开社会生活实际的、片面的、单纯的考查,搞成风花雪月的东西。不管“风花雪月”,还是“道德拷问”,都会导致考生作文的苍白无力、空洞乏味。

  高考作文应该逐渐淡化对考生进行道德拷问的色彩,题目应该凸显或者追寻作文的个性,重视作者的真情实感,走上传情达意的正途。须知,好文章是从生活中来,是从真实的情感中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