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拯救古老北京的流动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16:11 青年时讯

  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正如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记忆不健全的人将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一样,一个文化遗产不健全的城市也很难找到发展的动力。2005年,我们生活的北京正在竭力捍卫自己的健全记忆。据报道,今年北京市政府投入400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将于今年7月启动,届时北京十八个区县的普查员将深入胡同、民居,寻访北京特有的民间艺术门类和传承人。

  北京是一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很丰富的城市。前者或高大雄伟、或曲径通幽,至今仍然矗立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广场山岭中,述说历史在它们身上留下的瑰丽传奇;而后者却随着老一辈艺人的离去,悄悄从北京城的变迁里逐渐消散了它的影子。这是今天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遗憾。

  因此,当我们重新阅读一个城市的历史,并且试图保全它的传统面貌的时候,我们不仅应当捍卫那些斑驳的古城墙旧殿堂,还应当拯救那些皇城根儿下的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和节庆等等。它们不但记录了历史上人们的生活方式,还记录了生活方式背后的文化理念和传统价值。有的时候,非物质遗产比物质遗产更珍贵。因为物质遗产需摧残方毁灭,而非物质遗产不传承则消亡。

  拯救北京的流动记忆,就是拯救在现代化进程中被逐渐忘却的平民的历史和生活方式。在目前市场调节资源分配的情况下,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要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北京在普查工作进行的同时,将编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珍贵的、濒危的并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项目。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保护过程则不能搞短期集中制,需要执行层面的细致和耐性。

  同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千年古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也必须将这些民俗和风情,作为城市支柱产业加以扶持,给这些文化项目提供一定的舞台,创造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渠道。因为在保护过程中适当融入经济因素,能够给这些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项目找到落脚地。

  历史是完整的,因此文化也应该是完整的。如果没有完整的文化传统,那么后人所记录的历史将是残缺的。如果我们可以从红墙中读出历史的宏大和威严,却无法再寻回天桥下的京腔和把式,自然也无法寻回先民在传统道德中记述的那些真诚、善良和执著的信仰。因此北京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对传统良性社会关系的再造。否则,我们的子孙将失去对先民的形象记忆,这于他们,有憾;于我们,有愧。摘编自《新京报》6月13日社论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