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官德”缺失的背后是“官权”失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00:11 红网

  为了清欠不良贷款,河南一些县、市对长期拖欠贷款不还的“公职老赖”采取停职、停岗、停薪和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不加薪、不晋级的“三停五不”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近日,社会各界对这些问题在法律和道德的层面上进行了广泛讨论。(据《工人日报》6月16日报道)

  这种民事欠款纠纷,本来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三停五不”的作法让一些人质疑,党政机关是否应该在清欠信贷工作中扮演“主角”?国家公职人员欠贷被停职是否与《劳动法》相抵触?有网友认为,这些欠贷的公职人员多年来对信用联社的贷款拖着不还,违反了与借贷方的借贷合约,损害了信用联社的合法权益,的确应该对其进行追缴。然而,由纪检委、组织部、政法委、人劳局这些党政部门以这种对欠贷公职人员采取‘三停五不’处罚的方式来进行追缴,是极不妥当的。

  不能不说这位网友的话有一定道理,但是在目前的现实环境中,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欠款纠纷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多数欠贷不还的“钉子户”多数并不是没有偿还能力,而是自认有权,能赖就赖。他们既不还贷,也不在催收通知书上签名,从而导致欠款超过了诉讼时效,法院不予支持。即使在有效起诉期内,信用联社对这些赖账人员也很少起诉,因为欠债的往往是公安局、法院、地税局等特权单位的公职人员。这些人手中有权,信用联社不敢得罪。另一方面,即使起诉到法院,由于执行不力,赢了官司也很难要回贷款。因此,以行政手段来解决经济纠纷成了一些地区迫不得已的办法。

  有学者认为,国家公职人员借公款赖着不还,根本在于一些领导干部“官德”的缺失。其实,“官德”缺失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官权”的失控。公职人员为什么敢于有钱不还,还不是在于他们手中的权力,那些欠款较多的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电业局、城建局、地税局、财政局的人,哪一个是信用社敢得罪的?河南省去年共有1.7万名干部登记拖欠公款1.2亿元。经过清理,迄今尚有5900万元公款仍未偿还,大额度拖欠主要集中在厅、处级干部。为什么厅、处级干部还款这么难?还不是官权在作祟。官权失控的后果必然是“官德”缺失,“官德”缺失的后果则往往导致“民德”缺失,社会诚信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领导干部不还贷款,导致一部分群众对还贷心存抵触,“有本事先清收干部的借款,他们还了,我们再还。”

  公职人员长期拖欠贷款已经成了一些地区的痼疾,严重的甚至使信用社出现了信用危机,影响到当地的金融秩序的稳定。以“三停五不”的行政手段掀起“清欠风暴”,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得民心、顺民意,效果显著”,但我们不应忘记这种手段只是在权大于法的背景下的权宜之计,是党政部门为稳定金融秩序而采取的临时性手段。要从根本上解决“公职老赖”的“官德”缺失问题,还是要通过制度设计监督、制约官员手中的权力,树立起法律的真正权威。(稿源:红网)(作者:莫林浩)(编辑:潇湘行)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