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黑石头白刃战 粉碎敌军进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01:01 新晚报

  “一·二六指示信”:团结抗日武装力量

  据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陈玫介绍,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进一步提出了在东北地区实行全民族反日统一战线的方针,联合各种反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日。1933年9月到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各军相继成立,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有了新的发展。

  “一·二六指示信”根据当时国内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的情况,提出我党在东北当时发展阶段的总策略方针是:“一方面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计算到特殊的环境)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虽然是不可靠的动摇的力量,共同的与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

  1933年7月下旬,南满游击队接受“一·二六指示信”,实行路线转变,与“毛团”等其他反日队伍正式结成反日武装统一战线。

  杨靖宇三大绝招打游击

  杨靖宇在战斗实践中形成一整套游击战术,被誉为东三省第一个执行游击战术的人。他带领第一军打敌人有“三大绝招儿”———半路伏击、远途奔袭和化装袭击。

  半路伏击———利用侦察手段摸清敌人动向,而后在敌人必经之地选择有利地形,利用有利地物,如丛林、堑沟、矮墙等,秘密隐蔽,设下埋伏,待敌人来时出其不意袭击。1933年秋,杨靖宇得知一支有20余辆汽车的敌军汽车队要经过通化至山城镇公路,便指挥第一军独立师教导团及三团在这条公路旁的密林中设伏。当敌人汽车队陷入包围圈时,战士们向敌人猛烈射击,毫无防备的敌人死伤惨重。此战击毙日军官兵28人,缴获一挺机关枪和一批文件。

  远途奔袭———驻在距游击根据地较远的敌人一般想不到游击队会从很远的地方摸上门来,较为松懈,游击队就突然上门打击。1934年春,杨靖宇事先派便衣打入临江县红土崖街街内,随后率骑兵队急行军赶到,里应外合消灭了据点内的敌人。

  化装袭击———就是采取化装冒充日伪军的办法缴取敌人的武装。1934年4月,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骑兵战士穿上缴获来的日伪军服装,打着日伪军旗帜,沿着通往金川的大道行进,行军途中找借口将相遇的敌公安队全部缴械。敌公安队被缴械后还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以为是哪里做得不对,得罪了这股日伪军。

  “打狗队”专拔“刀子”

  1934年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其前身就是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杨佐青曾任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政委,据他回忆,游击队曾经在磐石“打狗”抗日。

  当时,日寇在当地建有所谓“保民会”,头子都是当地人中的汉奸,抗日同志管他们叫“狗”。他们是日寇安插在群众中的“刀子”,对抗日斗争极为不利,游击队于是组织了一支特别队伍———“打狗队”。每到夜晚,“打狗队”就带着群众,以猝不及防的行动抓“保民会”头子,仅十几天时间,就把日本人安插在这一带的“刀子”都拔掉了。有一个姓李的地主组织了有20多条枪的大排队,成员都是地痞流氓,专门镇压群众。游击队悄悄摸到大排队住的房子旁,把土炮架在门口,几个人装成赌徒混进去。随着一声“不许动”的断喝,游击队队员迅速抢占屋内四角,亮出手枪,惊慌失措的大排队成员全都投降交了枪。

  随机应变设埋伏短兵相接伏强敌

  1935年,敌人的秋冬季攻势来势凶猛。为回击敌人的进逼,杨靖宇意欲领导人民革命军第一军袭击柳河县城。8月中旬,他率军部教导团秘密向西行进,经侦察得知敌人对柳河县城的增援力量明显增强,便决定放弃攻袭计划,故意暴露军部教导团踪迹,采取设置埋伏的办法消灭敌人。

  8月20日清晨,天空布满阴云。杨靖宇率军部教导团连同抗日义勇军“四海山”部共250余人,埋伏在前来“跟踪追击”的敌人必经之地———柳河与清原交界的黑石头大道两旁的树丛蒿草间。上午时分,毫无防备的伪军混成第六旅某骑兵一连、步兵二连、机关枪迫击炮连各一部及公安队共约300余人,沿荒山坡上的小路走了过来。当敌人大部队进入伏击线内时,只见杨靖宇将匣枪高举,一声枪响,战斗开始。人民革命军战士密集的子弹猛射敌群,敌人措手不及,被打得人仰马翻。战斗中,敌两名连长被击毙,敌人乱作一团。紧接着,冲锋队战士高喊“交枪不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欢迎满兵参加抗日”等口号,向敌人冲杀过去,与四处逃窜的敌人短兵相接,展开白刃战。经过半小时战斗,敌军溃败。在这一战斗中,第一军缴获迫击炮1门、三八步枪40多支、战马数十匹。敌人死伤50余人,被俘虏10余人。

  黑石头一战在南满地区产生很大影响。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赵俊清对记者说,此战粉碎了敌军的“大讨伐”,取得的英勇战绩振奋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救国斗志。战后,人民革命军对被俘敌人采取教育后释放回家的政策,使俘虏深受感动。伪军混成第六旅有50人投身抗日。

  抗日英雄

  杨靖宇与哈尔滨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出生于河南省。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发动确山农民起义。1929年党派他到东北工作。1931年任东北反日总会会长。1931年任中共哈尔滨市东北区(道外区)区委书记,化名张贯一,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活动。1932年,杨靖宇任哈尔滨市委书记。1933年担任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1940年在吉林省江县(现靖宇县)以身殉国。

  抗日时期,在东北人民中久负盛誉的“南杨北赵”,就是指南满的杨靖宇和北满的赵尚志。他们二人是最受人民尊敬的东北抗日联军的优秀将领,杰出的民族英雄。

  1948年,道外区人民为纪念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将原正阳街命名为靖宇大街,将原“姑子庙”改建为靖宇小学校;1985年,经上级批准将原道外公园命名为靖宇公园。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