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东亚一体化:长远目标及现实问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01:18 人民网
东亚一体化:长远目标及现实问题(图)
  6月10日,外交学院副院长秦亚青教授就“2005东亚投资论坛”及“东亚地区一体化发展”等接受人民网等媒体的联合采访。人民网记者高兵强摄

  编者按:7月2日至3日,由外交学院、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05·东亚投资论坛”将在山东威海举行。论坛主题为“让投资合作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旨在为东亚各国搭建一个投资合作的平台。

  投资合作,是东亚地区国家合作的重要方面,但并非其全部。事实上,东亚地区“10+3”领导人在2004年就已经将“东亚共同体”作为一种长远的目标和共同的努力方向。举办“东亚投资论坛”对于推进这一长远目标具有怎样的意义?东亚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当前正处于怎样的阶段?又面临着那些问题?将来发展趋势如何?

  6月10,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东亚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秦亚青教授接受人民网、中国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的联合采访,就“2005·东亚投资论坛”及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为什么会考虑在东亚采取一体化这样的发展模式?

  秦亚青:

  主要是基于两点共识。

  第一,是欧盟的发展为东亚提供了榜样。事实证明,欧盟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对战争起到了有效的消解作用。世界需要合作,人们期盼和平,从这个角度讲,以欧盟为榜样,东亚地区的一体化也会有利于东亚地区的和平,这是共同的愿望;

  第二,是全球化发展要求东亚地区国家加强合作。对于东亚地区国家来说,一体化是应对全球化负面影响的比较好的方式。例如如果在东亚区域内部有相对统一化的货币,则东亚地区对外部金融环境的依赖程度会降低,所受到的冲击会相对减弱,从而降低被全球化边缘化的危险。从这个角度讲,一体化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

  记者:东亚一体化已经成为一个明确的概念了吗?

  秦亚青:

  “东亚一体化”以及“东亚共同体”已经被确定为正式的概念了。去年早些时候还在讨论这些概念,但是在去年年底的“10+3”领导人会议上,正式确定了这些概念。事实上,“10+3”领导人将“东亚共同体”作为一种长远的目标和共同的努力方向。

  记者:东亚地区的多元化特征对于东亚一体化进程有着怎样的影响?

  秦亚青:

  在世界范围内,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是最快的,虽然最近遭受到一点挫折,但其一体化的进程还会继续发展下去。相比而言,由于具有较强的多元性,东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确实不如欧洲那么顺利。

  但是,多元特征对于一体化进程而言,一方面是不利因素,因为多元程度越高,则同质化的程度相对就越低;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把多元特征作为一种正面资源利用,那么就会发挥很大的作用,例如东盟,东盟内部的多元性是很明显的,宗教传统、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等,很多方面都不一样,东盟内部也常常会有很多矛盾,但是在很多重大问题上还是能够形成共识,这是东盟不同于欧盟的重要方面。东盟的这些特点,对于东亚地区的一体化,具有很好的经验借鉴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一直坚持,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必须尊重东盟的主导地位,坚决支持东盟发挥主导作用。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切实吸纳东盟的经验,让东盟在东亚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把东盟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应用于东亚一体化进程,使东亚的多元文化、多元社会体系,成为东亚一体化建设中的正面因素。

  记者:双边摩擦对东亚一体化进程有何影响?

  秦亚青:

  事实上,双边摩擦是任何一个地区都难以避免的。随着中国在经济、政治、安全等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多的参与,许多摩擦都难以避免。但是回顾历史,自二战结束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区一体化进程实际上是有利于双边摩擦问题的解决的,很多双边问题都能够在多边框架中得到更妥善的解决。

  在东亚地区,确实存在着许多摩擦性因素。如何通过多边框架来促进双边的合作,这是不是一条可以尝试甚至可以行得通的道路,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东亚思想库网络第三届年会将讨论很多比较具体的合作意向,比如东亚地区的投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双方都比较容易找到利益共同点,例如中国需要能源,而日本有很好的能源节约技术,这就提供了合作的空间。通过这些领域的合作,可以促进其他多种领域的合作关系。在中日关系上,对于历史等问题日本方面的所作所为不负责任,我们不能放弃我们的原则,但是在其他领域可以寻求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合作。

  记者:会不会有东亚区域以外的国家要求加入到东亚一体化进程中来?

  秦亚青:

  事实上很多国家要求加入进来。其实蒙古和朝鲜也是东亚地区国家。致于将来会不会把东亚地域内的所有国家都包括进来,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双方的意愿。

  有些国家提出希望参与东亚峰会,东亚峰会则针对于此提出三个条件,一是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二是没有加入该条约但是承诺加入也可以;三是要与东盟有实质性关系。要符合这三个条件才可以参加东亚峰会。所以对域外国家的参与是有条件的。

  记者:东北亚国家在东亚一体化过程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秦亚青:

  在有关各国中,中日韩三国的对于东亚一体化的态度是明确、积极的。由于各种原因,朝鲜和蒙古还没有将此列入主要议事日程。致于将来怎样发展,要看两个条件:第一,如果将来东亚一体化的发展给有关国家带来很大的好处,那么其吸引力会很大,东亚地域内的其他国家则很可能会加入进来;第二,这些国家本身是否具有较强烈的意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事实上,东亚一体化的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多边事务中遵循“舒适度”原则,例如东亚有关国家开会讨论问题时,如果有一个国家认为某个问题目前讨论起来该国感觉不太舒服(不是反对,仅仅是感觉不太舒服),那么这个问题则暂时搁置,等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感到很舒服、觉得时机适合的时候再讨论。这就是一种民主协商的精神。所以东亚一体化的发展会充分考虑到有关国家的“舒适度”。这不仅仅是因为东亚地区具有相对和谐的历史文化传统,更是现实合作的需要,即把能做的事情先做了,如果哪个国家认为某个事情目前不合适做,则先放一放。

  记者: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对于东亚一体化进程有何影响?

  秦亚青: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一方面对中日韩三国都有益处,因为在经济领域能够合作,最根本之处是各方具有共同利益;另一方面,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于将来整个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建设,应该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其中包括日本也会采取比较积极的态度,因为日本也会考虑亚洲是否应该有更好的债券市场,以及是否能有更好更大的投资项目等,尤其是在低政治领域,各方应该能进行很好的合作。

  记者:东亚一体化的发展会不会改变“10+3”的结构及其地位?

  秦亚青:

  东亚一体化的理念和方式,基本上是遵循了东盟的经验。东盟和欧洲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在合作中不断地寻求共识,不断地寻求非正式化、非制度化的灵活的解决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等都很多元化的东亚地区来说,是很必要并且很适合的。在这种情况下,中日韩三国中,无论哪一国都不能获取东亚一体化的主导权,而是要尊重东盟的主导地位,只有这样,东亚一体化进程才能顺利发展。中国的态度非常明确,即尊重支持东盟的主导作用。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十分清楚,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成共识。

  记者:中国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应该是怎样的角色?

  秦亚青:

  中国要与东亚地区国家一道,共同建立一个和平友好繁荣的地区环境。中国支持“开放地区主义”的理念。睦邻、安邻、富邻,这是中国在处理东亚地区事务的基本政策,现在没有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中国的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是建设性的、推动性的。尽管有人担心中国是否会对东亚其他国家形成所谓威胁,但是总体而言,各方认为中国的参与首先给东亚提供了机遇,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

  记者:对于东亚一体化有没有不同的声音?

  秦亚青:

  在东盟内部和中日韩三国,都存在若干不同的声音。存在不同的声音是非常正常的。

  不同的声音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认为东亚地区由于多元化的程度太高,所以一体化是不可能的;

  第二种,认为在东亚地区搞一体化,中、日两国必然争夺主导权,所以东亚地区一体化必然要失败。这种担心不成立,因为中国已经明确表示不争夺主导权,而是尊重东盟的主导作用。如果日、韩也这么做,则东亚一体化进程就能得以顺利发展;

  第三种,认为东亚地区受到很多外部力量的影响,尤其是美国力量的制约,所以东亚一体化能走到哪一步很难预料。事实上,美国现在确实是世界上非常强大的国家,在世界上任何地区都有美国的利益存在。但是,东亚地区一体化并不否认美国在东亚地区应有的利益,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双方实行怎样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最终能导致良性发展还是恶性结果。如果造成恶性结果,确实会对一体化进程产生很大影响;如果能够保持一种良性互动,那么这一问题就不是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障碍。东亚一体化并没有绝对排斥美国的合法利益,而是尊重美国参与东亚地区多边事务的必要权利。因此,在东亚一体化问题上,美国虽然最初表示过反对,但现在已经不再反对。我们也欢迎美国和任何域外国家对于东亚一体化进程做出积极贡献,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这符合东亚国家利益,也符合域外国家的利益。

  记者:现在到了推进东亚一体化的最迫切的时机了吗?

  秦亚青:

  自从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在东亚地区成立了很多政策咨询机构,包括“东亚展望小组”等。各方一个共同的观点是,必须提升东亚地区国家的合作程度。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东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是很滞后的。同时,由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对于世界各个区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相应地,各个地区应对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则需要一种“保护性”措施,这种保护性不是保护主义,而是一种保持良性发展的机制。

  有观点认为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是对立的,美国当初即认为区域化将破坏整个全球自由贸易的运行,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现在大家也都意识到,真正稳定、繁荣、发展的区域化对于全球化是有好处的。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很多国家都意识到,必须尽快加强东亚地区的多边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为东亚地区创造更大的利益,才能符合东亚各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同时对东亚地区的政治、社会的发展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东亚一体化进程之所以从提出到现在发展这么快,就是因为其内在的动力、活力很强,有关国家的领导人及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必须要合作,否则就会在全球化过程中受到更大的冲击,甚至可能出现比1997年更严重的问题。

  记者:东亚一体化目前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秦亚青:

  首先,东亚一体化进程起步较晚,初期难免遇到一些问题。目前东亚地区合作的制度化还是比较低的,很多问题是通过非正式方式协商。所以目前东亚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内容,是在功能合作方面。

  但是经济层面与其他层面无法截然隔断,如果在经济等功能性领域发展很多,必然会产生更深层次影响,包括在安全合作方面。但是越是高政治领域的合作就越是敏感,合作的难度就会越大。所以东亚一体化的进程是从经济领域开始起步,因为在经济领域各方共同利益最多,敏感性相对较低,合作的可能性更高。当年欧盟也是如此。但将来真正的一体化必然会超越功能性合作,迈向制度化,拓展到多方面的一体化。

  第二,东亚地区确实多样化程度较高,有非常发达的国家,也有非常落后的国家,社会发展水平落差很大。怎么克服这些难题?这是东亚一体化进程面对的重要问题。例如能不能在投资领域取得突破,让相对发达的国家到比较落后的国家投资,使后者尽快富起来?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点,就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再有,在东亚地区大国关系问题上,目前的中日双边关系对于东亚一体化进程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双边关系和多边安排是互动的,我们希望能促成良性互动;再有东北亚安全问题,朝核问题目前也在僵局之中,能不能尽快恢复朝核六方会谈,对东亚一体化进程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第三,应该说,东亚的安全环境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完善东亚的安全机制,这是我们努力的一个目标,但这比经济一体化的难度要高的多,因为涉及到主权、国家安全等高度敏感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东亚一体化进程的现实而言,显然是需要克服的重要障碍。安全共体体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各方不再以战争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问题。如果经济领域达到一体化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合作从经济领域进一步拓展,在其他层面也达成一体化的合作。这确实是一个难点。这一问题在当年的欧洲也是经历很多的曲折的。

  记者:非传统安全因素对东亚一体化进程有何影响?

  秦亚青:

  当前,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反恐、防范自然灾害、打击跨国走私等领域。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存在,其积极方面是能够很好的促进合作。因为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是某个国家能完全独立解决的。传统领域会出现“零和”,而非传统领域的合作则是“多赢”。因此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合作领域,对东亚一体化会起到促进作用。

  记者:一体化对于商、企业界有哪些现实的好处?

  秦亚青:

  商、企业界所关心的是投资与回报。事实证明,地区一体化确实可以为商、企业界带来很多利益。

  可以设想,如果要到一个地区投资,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到哪里去投?这就需要获取投资信息;第二个问题,东亚目前最大的投资缺口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率相对可能较低,周期较长,那么如何保障投资能够得到回报;第三个问题,如果投资的国家出了问题,例如社会、政治不稳定,投入的资本不能回收怎么办?这些都是商、企业界关心的问题。

  如果一体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整个东亚地区形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制度体系,就会为商、企业界解除这些担忧。例如如果都能有投资保护协议,从政府的角度投资者的利益提供保障,这就能解除投资者的忧虑;另外,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如果地区合作程度足够高,则能以债券形式融资,大大降低投资风险。7月2日-3日,外交学院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将在山东威海召开“东亚投资论坛”,主要就是给东亚各国搭建一个投资合作的平台。

  因此,对于商、企业界而言,一体化必然促进投资的环境的完善;反过来,良性的投资又会促进一体化的发展。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