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肯尼亚发现中国“双龙坛”(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04:2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肯尼亚发现中国“双龙坛”(组图)
古董商与研究人员谈论双龙坛

  拉木,地处肯尼亚东北部海岸。从空中俯瞰,拉木机场与其说是一个机场,不如说是一段公路,飞机正在调整方向准备降落。时隔两年多,记者再次来到拉木———一个与中国结下特殊关系的肯尼亚小岛。

  与上次相同,这次仍是为踏寻郑和的足迹而来。上次结识的阿巴斯船长就坐在滨海路旁,他一看见记者就热情地打招呼,还主动陪同来到宾馆,郑重其事地说,有“要事密告”。

  阿巴斯说,2002年12月,附近帕泰岛的渔民从附近海域里捞出一对“双龙坛”,人们都说坛子是从那艘沉没在附近海域的中国古船里漂流出来的,因为当地人不但知道郑和沉船的故事,而且懂得“龙”是中国的象征。消息不胫而走,一位居住在拉木城仙拉镇的英国古董商便收买了中国坛子。“再具体的情况就要向博物馆询问了”。

  记者急忙向博物馆奔去,博物馆副馆长斯沃里单刀直入地说:“你是为‘双龙坛’而来的吧,一起去看看。”

  我们从拉木乘坐一艘小木船南行,经过10多分钟后来到仙拉镇。上岸后,在狭窄的沙子巷道里左穿右拐,来到一个大户人家,一位穿着格子花裙、名叫特勒斯的高个子白人热情地把我们迎进门。走进院子一个浓荫遮盖着的角落,特勒斯蹲到楼梯旁,用手抚摸着一只淡红色的坛子说:“就是这只坛子。”一眼看去,坛子上的“龙”比较清晰。记者急于想知道坛子上是否有关于制作年代和地点的标记,提出能否观看坛子的里外底部。特勒斯解释说,由于年代久远,长期置于海底,里外底部都粘有海洋生物,特别是外底部的珊瑚已形成块状,与坛子紧紧粘在一起,使坛子无法稳定放置。“为了放稳坛子,同时起到保护作用,我特意给坛子下面堆放了一层厚厚的沙子,还给坛子里面装了一些沙子。”

  我们将坛子里面的沙子倒掉,以便观察得更加清楚。这是一只六耳陶坛,重约10千克,高约70厘米,口径约20厘米,中部最大直径超过50厘米。在明亮的光线下,尽管坛子表面被各种海洋生物和海水腐蚀,“双龙戏珠”的图案却清清楚楚。“龙”身上的纹路也比较清晰,留有一道道深深的小圆点。仔细观看,两条“龙”都是三个爪子,其中一条“龙”的一个爪子脱落了,特勒斯用手抚摸着脱落处说:“爪子能够脱落,说明它可能是坛子烧制后粘贴上去的,而三爪‘龙’又说明这只坛子来自民间,不代表官方,因为在中国古代,五爪‘龙’代表皇帝,是皇权的象征。”遗憾的是,我们翻来覆去、里里外外认真察看,坛子上没有留下任何文字痕迹,无法准确判断其具体年代。

  谈到“双龙坛”的来历,特勒斯说:“2002年圣诞节前夕,我正在家中修炼瑜伽功,宾馆的一个小伙子急匆匆来找我,说是帕泰岛的渔民在捕捞龙虾时,从海里打捞出来两只中国坛子。因为感觉特别沉重,原以为是一堆大龙虾,未料是坛子。我到宾馆时,另一只‘双龙坛’已被人买走,只剩下这一只了。”当说到另一只坛子时,他以肯定的口吻说,自己见过,“和这只不一样,比这只要好得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6月17日 第四版)
肯尼亚发现中国“双龙坛”(组图)
特勒斯收藏的“双龙坛”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