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师在教材混战中乱了方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05:16 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6月16日电

  很多老师都表示,课程改革从根本上看更符合教育规律了、更加科学了。但是,当新课程降临到每个老师身边时他们又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这次课改最大的特点就是考虑到了不同地区的地方差异,允许不同地区根据地方的特点编写适合本地区学生的教材,因此,现在全国除了“人教版”的教材外,很多省都相应地编制了本省的教材,还有一些大学也参与到了教材的编写过程中。

  这样的做法,很大程度上使得“因材施教”成为了可能,但是也因此产生了另外一个结果:教材的版本过于繁杂。据报道,仅2004年暑期,高中新课标教材在山东、广东、宁夏、海南4个省进行推广时,就有54个版本的教材参与了推广。有人说课程改革首先引发了教材的混战。

  教材的繁杂给老师们带来的还只是忙乱,真正给老师们带来困惑的还是新旧教育理念的更替。

  新教材特别反对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应该起“导”的作用。以学生为本是好事,但是问题却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

  安徽黄山的小黎老师已经有7年的教学经验,但在面对初一的立体几何题时,她却犯了难:一节课都快结束了可是全班还没有人能够独立地做出来。“并不是这道题有多难,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太难了”,小黎说,“我已经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教课了!不知道怎样才能不通过讲述来引导学生自己理解,不知道学生哪一步需要指点”。

  小黎的难题几乎每一个使用新教材的老师都遇到过。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唐老师说,他所教的实验班的学生也是经常“大眼瞪小眼”,20多个人,只有两三个人能够自己“悟”出答案来。

  “不是我们不想启发学生,也不是我们不想让学生通过谈论、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实在是不会引导”,北京一所小学的小裴老师说:“我们也曾经是学生,就是被‘满堂灌’地学了出来,我们也用‘满堂灌’的方式教了这么多年,突然一下子换了新教材,我们怎么可能一下子改变?”

  面对自己不熟悉的方式,面对看似简单实际更难的教学内容,再加上还悬在老师头顶上的分数和升学压力,很多教师只能使用已经很熟练的“灌输”方式。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在采访中很多老师都表示能理解课程改革的方向,但是仍然觉得现在的改革“太理想化”了,没有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水平的真实状况。

  教育学博士、现在在北京某中学从事管理工作的王月胜说:“教育改革是最不能做实验的改革,对它的改革应该有更加完整的考虑,现在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教育系统内部在打架,都是因为某阶段和某阶段的教育改革不衔接造成的”,王博士指出,现在很多改革更多地停留在小学阶段,这样小学所学的课程、贯彻的教育理念与中学不能完全对接,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改革不能走回头路,现在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有多大的困难也应该坚持改革的方向”。

  作者:记者 樊未晨 实习生 杨芳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