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要走出“大”的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05:17 中国青年报

  大学连年扩招,使高考升学率大幅攀升,“独木桥”变宽了,考大学容易了。“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使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可以说,大学扩招意义深远。但是,在大学扩招的浪潮中,一些学校随波逐流,不顾实际条件,盲目增加招生数量,一味寻求规模扩张,陷入了追“大”、崇“大”的误区,给学校的长期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

  综观目前我国的高校,规模大的比比皆是。过去上万人的学校规模就算大了,如今却变成了“小儿科”。有两三万学生的已是平常,四五万学生的并不鲜见,有的则更多,全日制学生加上成人教育学生,高达十来万,成为地地道道的大学“巨无霸”。

  大学是如何变“大”的?自然各有各的高招,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向银行贷款。在财政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适度利用银行贷款来谋求学校的发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问题症结在于,有些学校不顾自身承受能力,盲目贷款,过度贷款,少则几个亿,多则十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贷款自然要偿还的,债台高筑,必然形成财务风险,埋下祸根,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在一些校长眼里,这贷来的款好像是自己挣来的,跟花自家钱没什么两样,照样财大气粗,头脑发热。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大学圈地运动轰轰烈烈,建造大学城热潮如火如荼,并且不断创造着神话和奇迹。如南京某大学城,规划用地70平方公里,相当于26个北京大学的面积;上海一名牌大学,建起一座高33层11万平方米的大楼。地盘一个比一个大,大楼一栋比一栋高。如此气魄,如此气派,在世界高校中都是罕见的。

  追“大”、崇“大”缘何如此执著,乐此不疲?主要源于一个错误观念,认为学校大了名气就大,水平就高,实力就强。其实,大学规模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不少世界名牌学校的占地并不多,规模并不大。哈佛大学占地仅2300亩,普林斯顿大学仅1820亩;普林斯顿大学在校生仅6000人,加州理工大学仅2100人。一流的大学,关键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有无一流的师资,先进的科研成果,高质量的学生。而招生规模过大,不仅无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会给学校造成诸多困难和压力,阻碍学校的发展,最终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此类教训颇多,也极其深刻。质量是学校之本,是学校生命力之所在。对于这些浅显的道理,有些校长本来也心知肚明,做起来却是南辕北辙。因为,多征些地,多盖些大楼,多招些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而且比较容易,能立竿见影;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水平,需要下苦功夫,真功夫,属“冰冻三尺”。权衡利弊难易,自然不愿干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了。不难看出,片面追求招生数量,盲目扩大学校规模,也是一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是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的具体表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到底,大学的品牌和实力,靠的是大师,靠的是人才,而绝非宽广的占地面积和惊人的学生数量。规模不等于质量,通过做“大”来做“强”的路子是走不通的。

  作者:张益禄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