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之莺”美丽常青(时代先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05: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之莺”美丽常青(时代先锋)(图)
周小燕教授。

  孙燕君摄

  本报记者 姜泓冰

  6月14日下午,上海音乐学院演奏厅。万山红、孙健、李秀英、魏松、廖昌永……十几位蜚声乐坛的中青年歌唱家轮流站上小舞台排练。

  台下,要面对的观众其实只有一个:他们的恩师,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国家终身一级教授周小燕。

  这是为祝贺周小燕从事教学活动65周年和88岁生日,学生们策划的一场音乐会。6月18日,将在上海大剧院举行。

  3个多小时过去了,周小燕始终腰身挺直地坐着,两眼盯着台上,表情随着歌声而起伏。没轮到上场的学生围着她,或低声讨论,或轻轻哼唱,不时有更年轻的学子闪进来,悄悄在后排坐下。

  演奏厅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一个大课堂。

  对于周小燕和她的学生们,这是再自然不过的场景。

  站在长城上重唱《长城谣》,她泪流满面———

  “这是我的祖国,我出力了,我不后悔;我不出力,才会后悔”

  凡学声乐的人,谁不知道周小燕?

  她是中国优秀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在抗日的烽火中成名,随后负笈法国学习10年,赢得了“中国之莺”的美称。回国后几十年间,她为中国声乐教学开创了崭新的、科学的道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声乐人才。尤其是近20多年,从张建一、高曼华到廖昌永,她的学生仅仅在各项国际性声乐大赛中获奖、目前活跃在国内外歌剧舞台上的,就不下二三十位。

  出身富家,精通英、法、意、德等多门外语,长期从事美声教学,从经历到气质都十分“洋气”的周小燕,是一名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这一身份,曾令一些教育界、艺术界的年轻人意外,有人问她:“你这个歌唱家,当初是如何入党的?”

  “是我自己的迫切要求。在宣布被批准入党的会上,我因为愿望实现而激动得一直在哭,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当年,她入党的动机,朴实而真诚:“因为我最敬佩的周恩来、贺绿汀都是共产党人,我愿意自己也能做这样的人。”

  战争年代里,她做银行家的父亲周苍柏曾冒着风险多次帮助共产党人,与周恩来有过交往;而她的弟弟则加入共产党领导的拓荒剧团宣传抗日,在18岁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9年的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周总理见到周小燕,就关心地询问她的弟弟葬在何处、坟上是否竖了碑,鼓励她:“好好向你弟弟学习,为祖国培养一两个‘周小燕’。”

  为祖国培养一流声乐人才,从此成了周小燕神圣的责任。

  她说自己是党培养的艺术家,“文革”中为此大受申斥:你明明是西方资产阶级培养的!那时,她和丈夫、著名电影导演张骏祥曾双双被关牛棚,劳动改造,一双儿女全仗家里的老保姆照管。经历种种磨难,但她坚信:如果没有遇上共产党,我绝对成不了今天的周小燕。

  1979年,周小燕访美,有记者追问:你吃了不少苦头,从法国回去后悔过吗?她毫不迟疑地说:“不后悔。这是我的祖国,我出力了,我不后悔;我不出力,才会后悔。”

  1995年,年逾古稀的周小燕受邀重唱当年由她首唱的抗日名曲《长城谣》。站在长城上,一句“万里长城万里长”出口,她已泪如泉涌:“感慨太多。国家终于繁荣富强起来,人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而这样的日子,是多少人用生命换来的啊!”

  不是艺术家的矫情,不是空洞的慷慨激昂。周小燕的所有学生都受过这样的教育:“你们虽然学美声,但我们是中国歌唱家,一定要唱好中国歌。”

  有很多年,声乐界持续着“土洋之争”,她被斥为崇洋媚外的代表,却坚持认为,西方声乐教育已形成科学的发声技巧,可以用来为我们民族的音乐文化服务。她教着“洋嗓子”,同时潜心研究美声唱法的民族化问题,指导过从鞠秀芳到万山红等一批民族唱法的歌唱家,成了民族声乐教育的开拓者。

  每次音乐会,除了西方歌剧经典之外,一定要唱中国歌,早已是她带的班不成文的“班规”。周小燕的不少学生活跃在世界歌剧舞台上,每次打电话,总能听到她的轻轻提醒:有机会时,别忘了唱唱中国歌。

  她的心灵永远充满理想激情,永远如此年轻———

  “跟上时代变化,才能知道如何去感动当代人的心灵”

  在周小燕的床头,摆放着最近出版的当代作家的新书。对每一种新事物,她都保持着好奇和关心。“好好学习”,是她对所有学生的要求,也是她自己一生不变的状态。

  “学声乐的人,一定要读经典,才能理解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人物情感和歌词含意;一定要读新书,要了解社会,这样你才能跟上时代变化,才能知道如何去感动当代人的心灵。”

  “周先生能够培养出这么多优秀学生,绝非偶然。她在声乐教育上一直在不断地吸收先进文化,从不固步自封。”她的学生、上海歌剧院副院长魏松这样说。

  1979年,在暌隔数十年后,周小燕重访欧洲,发现在声乐教学理念和方法上,西方已发生不小变化。别人感慨与世界水平差距太大,她考虑的只是:用什么方法才能尽快赶上去。她开始广搜视听资料,广邀海外专家到上海音乐学院交流讲课。每有讲座,她都到场,与大家讨论,毫无身份、资历之类“顾忌”。一套完整、科学而先进的独特声乐教学体系渐渐成形,随着一个个学生的获奖,西方歌剧界都知道了中国的“周”。她教出的学生,没有任何西方“血统”,却是唱法国歌剧像足法国人、唱意大利歌剧神似意大利人。

  直到今天,这位泰斗级的声乐教育大师依然凭着她对先进教育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吸收,走在世界声乐界的前沿。从2000年起,周小燕歌剧艺术中心每年举办的国际歌剧艺术大师班,已邀来10多位国外专家执教,对全国各艺术院校、演出团体的200多名学员进行了培训。大师班上,甚至是许多年轻艺术家的演唱会上,都能看到周小燕。她依然平静地坐在人们中间,关注,学习,讨论。娇小瘦弱的她,总是精神抖擞,昂着头,腰板挺直,表情慈祥,却又散发着无可企及的高贵和坚毅。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17日 第一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