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巴西 扶贫与治沙并举(防治荒漠化系列报道之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05:22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驻巴西记者 张川杜

  提起巴西,人们会想到世界水量第一大河亚马孙河,有“地球之肺”美誉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好像与荒漠化搭不上边。其实不然。翻开巴西植被图表,就会发现在东北部地区约有155万平方公里被标为暗红或淡黄色,那里是巴西受到荒漠化侵蚀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8%。

  造成荒漠化的原因既有天灾,也有人祸。该地区位于热带和亚热带,虽然年降水量有800毫米,但全年降水分布不均衡,大部分集中在夏季的两个月,其余月份缺水干旱。雨季易发洪水,造成水土大量流失,导致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另外,由于当地居民长期过度开垦和利用土地,建设违反自然规律的灌溉系统,大量砍伐森林,开荒种地,更加剧了该地区的荒漠化程度。据巴西统计,荒漠化地区人均收入每天不到1美元,是巴西最贫困的地区。

  荒漠化严重破坏了巴西人的家园。上世纪70年代,巴西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巴西政府于1992年主办了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随后采取了各项得力措施,使荒漠化得到了有效遏制。

  巴西首先对全国所有荒漠化地区进行综合的环境调查和评估,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了依据。数百名环保调查人员,其中大部分是环保志愿者,用一年时间跑遍了巴西大地,摸清了荒漠化的主要地区及其成因。以此为根据,巴西政府制定了以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人口协调发展为目标的“防治荒漠化全国行动规划”,为荒漠化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巴西全国防治荒漠化行动规划委员会协调官员利马先生介绍,该国把防治荒漠化与脱贫和消除种族不平等结合起来。按照巴西的国情,荒漠化地区的居民大多是贫苦农民或黑肤色人。由于历史原因,这些人享受不到巴西人应有的福利,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只有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才能使他们自觉地在生活和生产中重视环保。为此,巴西政府推出了“零饥饿运动”和“保证收成计划”,让每个农民每天获得高于6雷亚尔(约合2.4美元)的收入,解决吃饭问题。

  其次,巴西着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在一些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为了获取更多的收成,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巴西政府通过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举办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还在每个乡建立了农技推广站,由巴西农科院和农技推广公司垂直领导。农技站不仅为农民提供稳产高产的种子,还指导农民因地制宜,从事不破坏土壤和植被的农业生产。

  再次,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经营。巴西东北地区有圣弗朗西斯科和巴纳伊巴两条大河,水量丰沛,但旱涝灾害频发。巴西政府建立了两河管理委员会,对河水进行综合调控,并以经济手段进行管理。有效用水、不浪费水和灌溉用水不破坏环境是委员会调水的三大原则。此外,为了调节水量,巴西在荒漠化地区大兴水利,建立了中小型水库,使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

  最后,建立并完善各级领导协调机构,为防治荒漠化提供了组织保障。利马说,巴西建立了联邦、州和地方(市、镇)三级政府防治荒漠化协调委员会。三级政府职责明确。联邦环保部为职能部门,由一位副部长主管。但是,防治荒漠化单靠政府不行,应由全社会参与,因此,委员会成员有的来自民间和非政府环保机构。防治荒漠化行动规划和具体措施的制订,不是由政府说了算,而是必须按照协调机构的民主决策程序,经过反复论证才能出台。

  (本报巴西利亚6月15日电)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17日 第七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